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密密脩篁入槛寒,君来移取出檐竿。
结根久近幽人屋,解箨宜为壮士冠。
曾共马兰同请客,不忧苜蓿但堆盘。
从今莫羡萧郎画,风月良宵仔细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洪的作品,名为《移竹诗伯封垂和且闻兄弟皆欲作因用元韵奉寄(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厚情感。
首句“密密脩篁入槛寒”描写的是竹子在严冬之际依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这里,“脩篁”指的是竹叶的繁茂状态,而“檐竿”则是屋檐下伸出的横木,用来挂置物品。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希望朋友能像这坚韧不拔的竹子一样,在严寒中保持自己的本色。
接下来的“结根久近幽人屋,解箨宜为壮士冠”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环境以及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结根久近幽人屋”表明这些竹子已经深入人居之地,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解箨宜为壮士冠”则是说竹叶可以用来制作壮观的帽饰,象征着勇敢和力量。
中间两句“曾共马兰同请客,不忧苜蓿但堆盘”则转向了对往昔聚会时光的回忆。“马兰”是一种植物,此处可能是指某种场合或情境;“苜蓿”是食物,常用于宴席。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不以物质享受为忧虑的豁达心态。
末尾两句“从今莫羡萧郎画,风月良宵仔细看”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望和提醒。“萧郎画”可能指的是某位艺术家或特定风格的绘画;“风月良宵”意指美好的夜晚。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希望朋友们不再羡慕那些华而不实的外在装饰,而是要仔细体会和欣赏生活中的真、善、美。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和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于坚韧、自然、真挚生活态度的赞美。
不详
禹庙依山麓,江涛日到门。
黎氓半樵牧,祝史洁罍樽。
菲食虽王意,斋祠致主恩。
人谁思帝德,空感习之言。
屋头日日闯云山,簿领沉迷肯放閒。
一行作吏遽如许,三径就荒那得还。
绿阴留与后人憩,丛桂时招好客攀。
邂逅清泉与白石,岸巾时得洗衰颜。
六幕同云岁又残,忽惊腊雪满群山。
谁知曳履涂中去,端有披蓑江上还。
三白吉祥千里内,六花飞舞两楹间。
诗成自怪无奇语,欲压刘叉思觉悭。
朔风动地似奔雷,瑞雪飞飞偏九垓。
玉局尽疑从地涌,银台空讶倚天开。
西经佛国千峰外,北过天山万里来。
誇赋兔园非我事,直须兴尽棹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