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感兴二十五首(其十五)

瞿昙未生世,摩诘果谁宗。

问答了不语,不立文字工。

开流荡千古,一雌和群雄。

挥斤纷万变,动寂不离空。

镜坏光不灭,回转如轮风。

有能诘其迹,推入滉瀁中。

以此连环入,合散常无穷。

愚者诱罪福,高者超神通。

孔孟久不作,谁能扫其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对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与追求。诗人方一夔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瞿昙”、“摩诘”等,分别指代佛教中的释迦牟尼佛和王维,暗示了对佛法和艺术的双重探索。通过“问答了不语”、“不立文字工”,表达了超越语言和形式的直接体验。

“开流荡千古,一雌和群雄”描绘了真理如同流水般贯穿古今,与众多观点和谐共存。接下来,“挥斤纷万变,动寂不离空”则进一步阐述了真理在变化与静止之间的动态平衡,强调了空性(即无常与空无)是理解一切变化的基础。

“镜坏光不灭,回转如轮风”使用镜子破碎但光芒依旧不灭的比喻,象征着真理的永恒存在,即使在看似破坏或混乱的状态下,其本质依然不变。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真理的内在力量和持久性。

“有能诘其迹,推入滉瀁中”则提出了一种深入探究的邀请,鼓励人们去探索真理的深层含义,将其置于广阔无垠的宇宙之中进行考量。最后,“以此连环入,合散常无穷”表达了真理的连贯性和无限性,无论人们如何探索,真理总是能够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既连贯又无穷。

整首诗通过对禅宗智慧的深刻领悟,以及对宇宙真理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存在和宇宙奥秘的深思熟虑。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诗人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超越表象、直达本质的精神世界。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续感兴二十五首(其十六)

我贾贾日本,挂席穷南海。

冰夷斗蛟龙,牙角吐光采。

血人以宴娭,窟宅一朝改。

赤手拾明月,天幸独我在。

归赴王侯需,价直十百倍。

匹夫惜性命,贪冒以贾罪。

歌笑履波涛,竟死复何悔。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续感兴二十五首(其十七)

飘飖瑶台雪,沆瀣竹林露。

萧然立高寒,不受世滓污。

采芳拾三秀,徘徊昆山路。

譬如漆园像,华屋非其处。

谁能使蹇修,再拜扣情愫。

湘波日摇荡,去去悲迟暮。

形式: 古风

续感兴二十五首(其十八)

文章不用世,毫端弄春妍。

满听疑可采,蹑空若浮烟。

君尹西都日,琅琅贾董篇。

如种田得谷,如凿井得泉。

子虚与大人,缥缈淩云仙。

簜节病桑梓,不置巢边鸢。

问君取士意,取士当谁先。

勿取春华艳,祇取秋柏坚。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续感兴二十五首(其十九)

化生如雀雉,随气更变易。

卵生如鹅鸭,不交无羽翼。

人死心不灭,化作秋柏实。

俄顷复为人,万化无终极。

庄周固尝云,知命故不惑。

我生异草木,未可从横直。

纵然反常理,一二于万亿。

种禾不生豆,此喻要嘿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