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日

上元已过欲收灯,城郭游人一倍增。

陌上红尘霏似雾,云间明月冷如冰。

谁言世上驱驰客,老作庵中寂定僧。

漏水半消灯火冷,长空无滓色澄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正月十六日》。诗人通过描绘上元节(元宵节)过后的情景,展现了节日热闹后的宁静与转变。首句"上元已过欲收灯",写出了元宵节过后,华灯初息,人们开始回归日常的景象。"城郭游人一倍增"则回忆了节日时万人空巷、热闹非凡的场景。

接下来的两句"陌上红尘霏似雾,云间明月冷如冰",运用比喻,将尘土比喻为雾,月光比作冰,形象地描绘出尘世的喧嚣与月夜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世间纷扰的感叹和对静谧生活的向往。

"谁言世上驱驰客,老作庵中寂定僧",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说自己虽然曾经奔波于世,如今却只能在庵中做一名寂定的僧人,流露出对过去生活的感慨和对现世生活的淡然态度。

最后两句"漏水半消灯火冷,长空无滓色澄澄",描绘了夜深人静后,滴水声稀疏,灯火微弱,天空清澈如洗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从繁华归于寂静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生日

扶杖今年见国人,悬弧早岁忆兹晨。

佛身三世归依地,邻寺百僧清净因。

蘧子知非惭已晚,白公起定惜馀春。

舞雩一濯平湖水,乡党惊呼白发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甲子日雨

一冬无雪麦方病,细雨迎春岁有望。

愁见积阴连甲子,复令父老念耕桑。

瘦田未足终年计,浊酒谁供清旦尝。

赖有真人不饥渴,闭门却扫但焚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白菊

白菊长先黄菊开,年年九日泛新醅。

犹存古历摽花候,不奈时人信手栽。

得势从教盈九畹,俯眉聊复引三杯。

愈风明目须真物,能使神农为尔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白鹇

白鹇形似鸽,摇曳尾能长。

寂寞怀溪水,低回爱稻粱。

田家比鸡鹜,野食荐杯觞。

肯信朱门里,徘徊占玉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