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梧桐在井上,蟋蟀在床下。

物情有与无,节候不相假。

寥寥风动叶,飒飒雨堕瓦。

耳听心自静,谁是忘怀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翻译

梧桐树高立在井边,床下传来蟋蟀声。
世间万物各有时令,季节更替不容忽视。
清风轻轻吹动树叶,雨点敲打屋瓦声声作响。
倾听这自然之声,内心平静如水,谁又能忘记这一切呢?

注释

梧桐: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大而硬。
井:人工挖凿的取水设施。
蟋蟀:一种小型昆虫,常在夜晚鸣叫。
物情:事物的性质或情况。
节候:季节和气候。
假:给予,此处指顺应。
寥寥:稀疏的样子,形容风声。
飒飒:形容风雨声或树叶摇曳声。
耳听:用耳朵听。
心自静:内心自然平静。
忘怀者:忘记一切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秋思》,以梧桐和蟋蟀为引子,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梧桐在井上,蟋蟀在床下",通过这两个意象,诗人传达出秋夜的寂静和深沉。"物情有与无,节候不相假",表达了自然界的规律不因人的感受而改变,暗示着时光无情流逝。

"寥寥风动叶,飒飒雨堕瓦",通过声音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清,风声落叶,雨声打瓦,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最后两句"耳听心自静,谁是忘怀者",诗人借景抒怀,虽然外界环境嘈杂,但内心却能保持宁静,表达了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淡泊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色,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是一首富有哲理的秋日小品。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秋雁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

俦合鸣自得,只去音已哀。

哀音能感人,肠酸非食梅。

共将形影对,安得不早衰。

形式: 古风

秋雷

春雷不发蛰,秋雷不收声。

向无一日雨,今无一日晴。

昨夕玉女笑,闪闪扬目睛。

雷公与雨师,自取号令明。

舒惨由上天,诞妄推五行。

日月不粒食,安问下土耕。

虽然屋瓦烂,还有地菌生。

损彼以益此,谁能较人情。

尧时不无水,用禹水乃平。

黎民思尧仁,往往见于羹。

犹吾大君意,星火立水衡。

水衡虽努力,岂将雷雨争。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种胡麻

悲哀易衰老,鬓忽见二毛。

苟生亦何乐,慈母年且高。

勉力向药物,曲畦聊自薅。

胡麻养气血,种以督儿曹。

傍枝延扶疏,脩筴繁橐韬。

霜前未坚好,霜后可炮熬。

诚非腾云术,顾此实以劳。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种药

云外阳翟山,实与嵩少接。

山中采药人,能自辨苗叶。

当须斸其根,以遂素所惬。

野箨包旧土,远置风雨捷。

故本含新芽,枯莛带空荚。

植虽乖地势,培壅得专辄。

冬谁论臭香,春定引蜂蝶。

岂惟识草木,庶用补羸苶。

形式: 古风 押[叶]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