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琅邪台上晚云平,虎视眈眈隘八纮。
万里不知人半死,三山空觅草长生。
兆来鬼璧沙丘近,威动神鞭海石惊。
书外有书焚不尽,一编圯上汉功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读秦纪》,通过对琅邪台的描绘,寓言式地反映了对秦朝暴政的反思和历史的沉思。首句“琅邪台上晚云平”,以傍晚时分琅邪台上的云海平展,营造出一种苍茫的历史氛围。次句“虎视眈眈隘八纮”运用比喻,将秦始皇的残暴统治比作猛虎窥伺四方,形象生动。
“万里不知人半死”揭示了秦朝苛政下人民生活的困苦,万里疆域内尸骨遍野,生灵涂炭。“三山空觅草长生”则借长生不老的传说,讽刺秦始皇追求仙丹长生的虚妄,暗示其统治的短促。
“兆来鬼璧沙丘近,威动神鞭海石惊”两句进一步深化主题,鬼璧沙丘象征着秦始皇陵的荒凉,而神鞭海石惊则形容其威势之盛,然而这一切都已成过眼云烟。“书外有书焚不尽”暗指秦朝文献的销毁,但历史真相不会因焚烧而消失,最后以“一编圯上汉功名”收尾,寓意秦朝的灭亡与汉朝的兴起,历史的更迭。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遗迹为载体,通过象征和隐喻,表达了对秦朝暴政的批判和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
不详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银桥疑驾海天长,丹粟离离照翠觞。
影浸山河琼殿冷,舞深风露羽衣香。
亦知广莫元无野,却笑温柔别有乡。
手折一枝惊昨梦,素娥怜老授玄霜。
寥落空江上,买鱼开酒尊。
乱山含雪意,孤艇寄枫根。
滩近不成梦,鸿飞欲断魂。
偶呼黄帽语,一犬吠前村。
荒驿丹丘路,秋高酒易醒。
霜增孤月白,江截乱峰青。
旅雁如曾识,哀猿不可听。
到家追此夕,三十五邮亭。
盍簪谭旧梦,持酒送馀春。
天地绿阴雨,江湖白发人。
时平销剑气,客久积衣尘。
又出重关北,斜阳独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