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雁

几时来塞下,烽火近何如。

道路多知已,宁无一札书。

江乡今苦旱,瘴疠且难除。

处处多缯缴,投身未可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此诗《逢雁》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描绘诗人与大雁相遇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局动荡、自然环境恶劣的忧虑。

首句“几时来塞下”,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何时能来到边塞的期待,流露出深深的思念之情。接着,“烽火近何如”一句,既是对当前边塞战事的关切,也暗含了对友人身安的担忧,显示出诗人对国家安危和友人安全的深切关注。

“道路多知已,宁无一札书。”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在动荡的时局中,能够保持联系的珍贵性。诗人希望友人能够通过书信告知近况,传递平安的消息。

“江乡今苦旱,瘴疠且难除。”这两句描绘了江乡当前面临的自然灾害——干旱,以及由此引发的疾病问题。诗人通过这一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艰难,同时也寄托了对人民生活的深深关切。

最后,“处处多缯缴,投身未可疏。”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猎人捕杀鸟类的场景,隐喻了当时社会上对人才的残酷竞争和无情剥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人才流失和社会风气的忧虑,呼吁人们珍惜和保护人才,避免过度的残酷竞争。

综上所述,《逢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对时局动荡和自然环境恶劣的忧虑,还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732)

罗洪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 字:达夫
  • 号:念庵
  • 籍贯: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
  • 生卒年:1504-1564

相关古诗词

大墓山哭亡弟造夫(其一)

骨肉俱如故,音容尔竟沈。

可怜一抔土,遂隔九原深。

执手难凭梦,何言可寄心。

亦知年向老,犹自泪难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大墓山哭亡弟造夫(其二)

去路知何处,频惊讳日临。

谁堪七年病,犹系九京心。

过雁书难到,寒塘草自深。

秋风正萧瑟,更奈候虫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九日闻雁

江水敛寒色,一雁下汀洲。

正此九日节,忽来千里秋。

无心问书帛,几日到衡州。

为报山灵道,风高云易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南岳上封寺

绝地敞龙宫,千峰拥祝融。

烟云遥泛海,楼阁尽悬空。

槛俯湘中树,窗来天际鸿。

不须谈弃屣,双舄正乘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