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烛新

荒山藏古寺。见傍水梅开,一枝三四。兰枯蕙死。

登临处、慰我魂消惟此。可堪红紫。

曾不解、和羹结子。

高压尽、百卉千葩,因君合修花史。

韶华且莫吹残,待浅揾松煤,写教形似。此时胸次。

凝冰雪、洗尽从前尘滓。吟安个字。

判不寐、勾牵幽思。谁伴我、香宿蜂媒,光浮月姊。

形式: 词牌: 玉烛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深的山寺之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内心的净化。首句“荒山藏古寺”即为全诗设定了一个孤寂与沉静的氛围,随后“见傍水梅开,一枝三四”则是对自然之美的细致描绘,梅花在寒冷中独自盛放,显得格外清高。

接下来的“兰枯蕙死。登临处、慰我魂消惟此。”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心灵安宁之所的寻求。在这里,兰花虽枯萎而不再香,但诗人却在这荒废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可堪红紫。曾不解、和羹结子。”这一段话语含蓄,似乎是在说某种颜色或物质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由内而外,不是表面的装饰。这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内在修养的重视。

“高压尽、百卉千葩,因君合修花史。”此句中,“高压”可能指的是时间或自然力的长期作用,而“百卉千葩”则是对植被繁盛的描绘。诗人似乎在说,他与某人共同记录下这些自然景象,这里的“花史”或许暗喻着一段精神旅程。

“韶华且莫吹残,待浅揾松煤,写教形似。”这句话中,“韶华”常指美好时光,而“莫吹残”则是对这种美好的珍惜。诗人似乎在等待某种时机,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浅揾松煤”)来记录或传授某种教诲。

最后,“此时胸次。凝冰雪、洗尽从前尘滓。吟安个字。”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清净和平静,仿佛通过这段时间的沉淀,所有的烦恼都已被洗涤干净,而“吟安个字”则是对这种境界的一种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修养和精神追求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173)

杨无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 字:无咎
  • 籍贯:自号逃禅老
  • 生卒年:1097~1171

相关古诗词

玉楼春(其二)为童四十寿

娉婷标格神仙样。几日佩环离海上。

小春只隔一旬期,菊蕊包香犹未放。

霞觞满酌摇红浪。慢引新声云际响。

玉颜长与姓相宜,寿数三回排第行。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玉楼春(其一)许运干生辰

朱帘碧瓦干云际。占尽潇滩形势地。

傍墙人唤状元家,想见华堂融瑞气。

寿杯莫惜团栾醉。跳虎转龟寻旧喜。

小邦只恐久难留,异日君王重赐第。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玉楼春(其三)茶

酒阑未放宾朋散。自拣冰芽教旋碾。

调膏初喜玉成泥,溅沫共惊银作线。

已知于我情非浅。不必宁宁书碗面。

满尝乞得夜无眠,要听枕边言语软。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甘草子

秋暮。永夜西楼,冷月明窗户。

梦破橹声中,忆在松江路。敧枕试寻曾游处。

记历历、风光堪数。谁与浮家五湖去。尽醉眠秋雨。

形式: 词牌: 甘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