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掬水月在手》是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首联“水下元无月,江澄别有天”,开篇即以反问与转折,点明了月并非水下的真实存在,而是江面澄澈时,映照出的另一片天地。这里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月光比作一种超脱现实的美,赋予了江面以独特的意境。
颔联“凝眸欣浩浩,在手掬娟娟”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面对这美景时的欣喜之情。他凝视着水面,仿佛能感受到那浩瀚的宇宙之美;而当他伸手去掬取月光时,又仿佛能触摸到那份细腻与温柔。这两句诗通过视觉与触觉的结合,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沉浸与欣赏。
颈联“桂魄方留影,荷衣试弄泉”则将月光与自然界的其他元素相融合,桂魄(月亮的别称)在水中留下倒影,荷叶轻轻摇曳,似乎在与泉水嬉戏。这一联不仅描绘了月光与自然景物的和谐共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尾联“正看波底样,俄入掌中圆”描述了诗人观察月光在水中的变化过程,从波底的模糊到掌中的清晰,这一转变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诗人情感体验的深化。最后两句“太白狂应揽,知章醉欲眠”引用了李白和贺知章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心满意足的洒脱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在水中的独特表现,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审美情趣。林希逸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笔力,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创造出了一幅幅生动而又富有哲思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