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从人借琴》由宋末金初的宇文虚中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借得琴后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
首句“峄阳惯听凤雏鸣”,以“峄阳”点明地点,暗示琴声源自名贵之地,而“凤雏鸣”则喻指琴音高雅,如同凤凰之鸣,引人入胜。接下来,“泻出泠然万籁声”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琴声如泉水般流淌,清冷而悠远,仿佛能洗涤心灵,让万物为之动容。
“已厌笙簧非雅曲,幸从炊爨脱馀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乐器的审美疲劳,以及对这把借来的琴的珍惜之情。他认为,那些俗世的乐曲已经无法满足他对音乐的追求,而这把琴却能让他暂时脱离尘嚣,找到心灵的归宿。
“昭文不鼓缘何意,靖节无弦且寄情。”这里引用了古代两位著名音乐家的故事,昭文子和陶渊明,以此来表达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沉思考。昭文子因琴技高超而不愿轻易弹奏,而陶渊明虽无琴弦,却能以心弦共鸣,寄托自己的情感。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音乐家的敬仰,也反映了他对音乐本质的深刻理解。
最后,“乞与南冠囚絷客,为君一奏变春荣。”诗人将自己比作被囚禁的客人,渴望用这把借来的琴为他人带来欢乐,甚至希望能借此改变他人的命运,使之如同春天一般充满生机与希望。这一句充满了诗人对音乐力量的信念,以及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借琴经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