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借琴

峄阳惯听凤雏鸣,泻出泠然万籁声。

已厌笙簧非雅曲,幸从炊爨脱馀生。

昭文不鼓缘何意,靖节无弦且寄情。

乞与南冠囚絷客,为君一奏变春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从人借琴》由宋末金初的宇文虚中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借得琴后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

首句“峄阳惯听凤雏鸣”,以“峄阳”点明地点,暗示琴声源自名贵之地,而“凤雏鸣”则喻指琴音高雅,如同凤凰之鸣,引人入胜。接下来,“泻出泠然万籁声”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琴声如泉水般流淌,清冷而悠远,仿佛能洗涤心灵,让万物为之动容。

“已厌笙簧非雅曲,幸从炊爨脱馀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乐器的审美疲劳,以及对这把借来的琴的珍惜之情。他认为,那些俗世的乐曲已经无法满足他对音乐的追求,而这把琴却能让他暂时脱离尘嚣,找到心灵的归宿。

“昭文不鼓缘何意,靖节无弦且寄情。”这里引用了古代两位著名音乐家的故事,昭文子和陶渊明,以此来表达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沉思考。昭文子因琴技高超而不愿轻易弹奏,而陶渊明虽无琴弦,却能以心弦共鸣,寄托自己的情感。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音乐家的敬仰,也反映了他对音乐本质的深刻理解。

最后,“乞与南冠囚絷客,为君一奏变春荣。”诗人将自己比作被囚禁的客人,渴望用这把借来的琴为他人带来欢乐,甚至希望能借此改变他人的命运,使之如同春天一般充满生机与希望。这一句充满了诗人对音乐力量的信念,以及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借琴经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56)

宇文虚中(宋末金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朝爱国大臣、诗人。初名黄中,宋徽宗亲改其名为虚中,别号龙溪居士。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南宋时出使金国被扣,被迫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封河内郡开国公,并被尊为“国师”,后因图谋南奔而被杀

  • 字:叔通
  • 籍贯:成都广都(今成都双流)
  • 生卒年:1079~1146

相关古诗词

过居庸关

奔峭从天拆,悬流赴壑清。

路回穿石细,崖裂与藤争。

花已从南发,人今又北行。

节旄都落尽,奔走愧平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晚宿耀武关

山与烟云暝,溪兼冰雪流。

寒枝啼秸鞠,炀室聚咿嚘。

此日征行困,何时丧乱休。

尚矜争席好,无复旧鸣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安定道中

落日尘埃壮,阴风天地昏。

牛羊争隘道,鸟雀聚空村。

跛曳伤行役,光华误主恩。

未甘迟莫景,伏枥意犹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上乌林天使三首(其一)

平生随牒浪推移,只为生民不为私。

万里翠舆犹远播,一身幽圄敢终辞。

鲁人除馆西河外,汉使驱羊北海湄。

不是故人高议切,肯来军府问钟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