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乌林天使三首(其一)

平生随牒浪推移,只为生民不为私。

万里翠舆犹远播,一身幽圄敢终辞。

鲁人除馆西河外,汉使驱羊北海湄。

不是故人高议切,肯来军府问钟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宇文虚中在宋末金初时期所作,名为《上乌林天使三首》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坚持。

首句“平生随牒浪推移”,诗人以自述的方式,描述了自己一生随官牒流转,看似无常的生活状态。这里的“随牒”指的是一生中不断变换官职的官场生涯,“浪推移”则暗示了这种生活状态的漂泊不定,充满了不确定性。

接着“只为生民不为私”,诗人明确表达了自己行为的动机,是为了百姓而非个人私利。这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

“万里翠舆犹远播,一身幽圄敢终辞。”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仍心系天下,不因个人遭遇而放弃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其中,“翠舆”象征着皇帝或官员的车驾,这里借指国家大事;“幽圄”则是囚禁之所,诗人虽身陷困境,但依然坚守信念,不轻易放弃。

“鲁人除馆西河外,汉使驱羊北海湄。”这两句运用典故,通过历史人物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志向。鲁人指的是孔子,他在周游列国时曾被拒于门外,但最终得到了诸侯的尊重;汉使则是指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他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完成使命。这两句表明诗人虽遭逢逆境,但仍然坚信自己能够像这些历史人物一样,克服困难,实现理想。

最后,“不是故人高议切,肯来军府问钟仪。”诗人强调,如果不是因为有知音的理解和支持,他不会愿意来到军府,询问钟仪这位古代音乐家的情况。钟仪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乐官,被俘后仍保持高洁之志,不愿为敌国演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他坚守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宇文虚中对国家、人民的深情厚谊,以及在逆境中坚持理想、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56)

宇文虚中(宋末金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朝爱国大臣、诗人。初名黄中,宋徽宗亲改其名为虚中,别号龙溪居士。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南宋时出使金国被扣,被迫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封河内郡开国公,并被尊为“国师”,后因图谋南奔而被杀

  • 字:叔通
  • 籍贯:成都广都(今成都双流)
  • 生卒年:1079~1146

相关古诗词

上乌林天使三首(其二)

拭玉辕门吐寸诚,敢将缓颊沮天兵。

雷霆傥肯矜彫弊,草芥何须计死生。

定鼎未应周命改,登坛合许赵人平。

知君妙有经邦策,存取威怀万世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上乌林天使三首(其三)

当时初结两朝欢,曾见军前捧血槃。

本为万年依荫厚,那知一日遽盟寒。

羊牵已作俘囚献,鱼漏终期网罟宽。

幸有故人知底蕴,下臣获考敢谋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姑苏滕惇礼榜所居阁曰斋心成都宇文某作诗以广其意

不是凭虚避世喧,此中于物本无缘。

静看畏影徒劳尔,题作斋心亦且然。

意识已随言语断,生涯聊任岁时迁。

老夫亦涉天游趣,三复南华第四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又和九日

老畏年光短,愁随秋色来。

一持旌节出,五见菊花开。

强忍玄猿泪,聊浮绿蚁杯。

不堪南向望,故国又丛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