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夫人受大洞真经

太极仙公降上清,为传三十九章经。

先教稽首承明诏,次遣斋心向洞冥。

妙句只令岩下读,真文不许世间听。

宝函钿轴披寻遍,始驾龙车谒帝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太极仙公降临上清世界,为了传授三十九篇经书。
首先教导我们叩头接受光明的圣旨,接着让我们以虔诚之心面对深远的洞天秘境。
精妙的诗句只能在山岩之下诵读,神圣的经文不容世俗之人聆听。
仔细研读宝盒中的镶金卷轴,最终才乘坐龙车前往天庭朝拜。

注释

太极仙公:道教神话中的仙人。
上清:道教中的上清境界。
三十九章经:指道教经典之一。
稽首:古代跪拜礼节。
承明诏:接受天帝的圣旨。
洞冥:道教中指神秘而深邃的宇宙。
岩下读:在隐秘的山岩下读书。
真文:指神圣的真实经文。
世间听:世俗之人听到。
宝函钿轴:珍贵的书卷包装。
龙车:古代帝王出行的装饰华丽的车辆。
帝庭:天庭,即神仙居住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公降临人间,传授神秘的三十九章经文的情景。开篇“太极仙公降上清”即设置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神秘和敬畏。“为传三十九章经”则点明了仙公此行的使命,是来传授某种高深的知识或修炼方法的。

诗人通过“先教稽首承明诏,次遣斋心向洞冥”两句,展示了仙公对徒弟们的指导过程。这里的“稽首”和“斋心”都是修行时的重要环节,体现了一种敬虔与专注的心态。而“承明诏”则暗示着仙公所传授的是上天或某种高级存在的命令或旨意。

接下来的“妙句只令岩下读,真文不许世间听”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知识的神圣与秘密性。这是对修行者的一种考验,也是对传承之物的一种保护。

最后,“宝函钿轴披寻遍,始驾龙车谒帝庭”则描绘了一场盛大的仪式。这里的“宝函”和“钿轴”都是珍贵的书籍或经文的象征,而“披寻遍”则是对这些神圣文字进行彻底理解和掌握的过程。而仙公最终“驾龙车谒帝庭”,则是他完成使命,返回天界的壮观场景。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修行与传承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神圣知识的心灵之旅。

收录诗词(28)

李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小有王君别西域总真

从事明真入洞台,便祛秋骨致仙材。

绛宫玄圃皆寻遍,龟岫龙洲尽到来。

闻启玉皇过九奏,教诏金液语千回。

谓言得道轻离别,重感师恩泣更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童子山

童子山形也不孤,势疑高拱耸仙都。

云生石肘如擎帔,月到岩心似捧壶。

岂可绕坛操凤节,争教侍烛秉麟须。

桑田若更成东海,始肯随师化此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舞凤石

远见麻姑戏瑞禽,每来教舞此坛心。

基离地面三千丈,势倚云根一万寻。

烟海日摇双翅影,洞天风散九韵音。

自从越叟分明说,便想罗浮直至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亚献终献

秩礼有序,和音既同。九仪不忒,三揖将终。

孝感藩后,相维辟公。四时之典,永永无穷。

形式: 四言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