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制机丰德馨赴堂召(其二)

奇章昔送牧之行,旧事今亲见广陵。

一叟栖栖嗟孑立,诸贤衮衮庆偕升。

事来推与参前著,公去吾其失右肱。

我俟兵休归决矣,断无清梦到觚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昔日曾送牧之远行,今日重访广陵忆旧情。
一位老者孤独叹息,众多贤才欢聚共晋升。
面对事务我推你走在前,公离后我将失去得力助手。
战争结束后我定会归去,再无清梦飞向宫阙顶。

注释

昔:过去。
牧之:指某人(可能为杜牧),古人常用字代称。
广陵:古地名,今江苏扬州。
栖栖:形容不安或忙碌的样子。
孑立:孤独站立,形容孤单无依。
衮衮:形容众多或连续不断。
庆偕升:祝贺众人一起提升。
参前著:走在前面,比喻引领或指导。
失右肱:失去右臂的重要支持,比喻失去重要帮手。
兵休:战事停止。
觚棱:宫殿的屋脊,代指皇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送制机丰德馨赴堂召(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

"奇章昔送牧之行,旧事今亲见广陵。"

这里诗人回忆起过去与朋友一起外出时的情景,如今却只能亲自到达广陵,这里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实中与友人的别离。

"一叟栖栖嗟孑立,诸贤衮衮庆偕升。"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长者孤独、忧伤的情形,而其他有才华的人则是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反映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期待,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社会上的不平等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事来推与参前著,公去吾其失右肱。"

这里表达了面对即将到来的事件,作者想要与友人共同商讨,但友人的离开让诗人感到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和依靠。

"我俟兵休归决矣,断无清梦到觚棱。"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等待战乱平息,以便返回家乡的决心。而“断无清梦到觚棱”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比往昔与现实、孤独与团聚、希望与失落,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心境。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送制机丰德馨赴堂召(其一)

元祐丰家几世孙,依然风概至今存。

著鞭自许河南逖,举酒相期洛北温。

联句有诗留月观,禦戎何策告天阍。

切毋饮却西湖水,齿颊冰霜置勿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周炳仲大卿归江西

中外周旋阅几年,清忠一节可笺天。

历阶而上公卿易,拂袖以归韦布然。

霅上人稠难买屋,江头路稳好行船。

梦回落月应相忆,犹有征人在汉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罗季能赴江陵幕(其一)

淳熙公论盛槐门,文献依然故笏存。

晋世昔闻期毕万,鲁人今喜见臧孙。

交游半是清流望,趋向难为俗子论。

久客诸侯宁郁郁,公卿元自出藩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罗季能赴江陵幕(其二)

留台雄峙渚宫边,江汉中间别一天。

号令半皆归后务,规模几不减中权。

况从席上分邹湛,细向楼头访仲宣。

为报荆人好相庆,幕中无事帅垣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