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罗季能赴江陵幕(其二)

留台雄峙渚宫边,江汉中间别一天。

号令半皆归后务,规模几不减中权。

况从席上分邹湛,细向楼头访仲宣。

为报荆人好相庆,幕中无事帅垣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官员离别时的壮丽画面。开篇“留台雄峙渚宫边,江汉中间别一天”两句,设定了送别的地点是在雄伟的山峰和清澈的水流交汇处,江汉之间似乎隔开了一片独立的天空,为即将离去的友人留下了一份深刻的记忆。

接着,“号令半皆归后务,规模几不减中权”两句,表达了送别者对于罗季能赴任后的期许和对其能力的认可。这里“号令”指的是官府发布的命令,而“后务”则是指罗季能即将承担的职责。诗人通过“规模几不减中权”表达了对罗季能处理国事能力的信心,认为他能够保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秩序。

下半首,“况从席上分邹湛,细向楼头访仲宣”两句,转而描写了送别时的情感交流。诗人提到席间的欢聚与楼头的依依不舍,这些细节丰富了诗歌的情感色彩,同时也突出了罗季能的人格魅力和他在朋友中的地位。

最后,“为报荆人好相庆,幕中无事帅垣贤”两句,则是对罗季能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诗人希望罗季能能够在江陵的新岗位上取得成功,为家乡的人们带去欢喜,同时也展现了罗季能清廉自守、不事干预的小心谨慎。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品质的赞美,表现出一种淡定而优雅的情怀,以及对于友人未来命运的深厚祝福。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送胡季辙制参赴堂召(其二)

君见淮头尚可为,勿言蚌鹬正相持。

再三国计当加备,第一人材最切时。

面目山林还尔我,精神帷幄舍渠谁。

登楼若也披舆地,为借前筹试及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胡季辙制参赴堂召(其一)

怪得檐头鹊语频,好音催召幕中宾。

唤回鸡塞三更梦,趁取莺花二月春。

车法阵图留后效,囊封谏草看前陈。

退朝若访孤山去,尚有疏梅可寄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赵鼎臣赴召(其二)

师旅之馀旱继之,可为太息此何时。

江头人类鱼鳞集,局面忧深虎口危。

国事不应分尔汝,边防岂特固藩篱。

茂弘若问金陵事,说与江东米价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赵鼎臣赴召(其一)

几载江湖负隽声,秋风千里起弓旌。

石渠喜得今刘向,宣室应知旧贾生。

台阁致身将贵显,朝廷论事且和平。

更须记取申公语,不在多言在力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