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山歌

阆州城中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看青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阆州灵山和玉台的赞美之情。诗中“阆州城中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灵山的洁白与玉台的翠绿并置,以突出自然景物之美。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描述了松树在云间摇曳,江水冲击岩石但又未能撼动,表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永恒坚固。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越世俗、与自然精神相通的意境。

最后,“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看青壁”一句,则是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渴望和平的心情,以及对于修行、求道的向往。这里的“中原”指的是战争频发的地方,而“格斗”则是战争的代名词;“结茅斋看青壁”则暗示出家为僧,通过观察自然以达到心灵的净化。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远离战乱、寻求精神寄托的深切愿望。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阆水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得昏字

曾城有高楼,制古丹雘存。

迢迢百馀尺,豁达开四门。

虽有车马客,而无人世喧。

游目俯大江,列筵慰别魂。

是时秋冬交,节往颜色昏。

天寒鸟兽休,霜露在草根。

今我送舅氏,万感集清尊。

岂伊山川间,回首盗贼繁。

高贤意不暇,王命久崩奔。

临风欲恸哭,声出已复吞。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

姚公美政谁与俦,不减昔时陈太丘。

邑中上客有柱史,多暇日陪骢马游。

东山高顶罗珍羞,下顾城郭销我忧。

清江白日落欲尽,复携美人登綵舟。

笛声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

灯前往往大鱼出,听曲低昂如有求。

三更风起寒浪涌,取乐喧呼觉船重。

满空星河光破碎,四座宾客色不动。

请公临深莫相违,回船罢酒上马归。

人生欢会岂有极,无使霜过沾人衣。

形式: 古风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

中军待上客,令肃事有恒。

前驱入宝地,祖帐飘金绳。

南陌既留欢,兹山亦深登。

清闻树杪磬,远谒云端僧。

回策匪新岸,所攀仍旧藤。

耳激洞门飙,目存寒谷冰。

出尘閟轨躅,毕景遗炎蒸。

永愿坐长夏,将衰栖大乘。

羁旅惜宴会,艰难怀友朋。

劳生共几何,离恨兼相仍。

形式: 古风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