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藏楼杂诗(其三十二)

守国知以兵,何如守以民。

无民孰与国,恃官终难存。

吾民弱至此,久散不能群。

救亡事虽急,翻欲治本原。

扬汤以止沸,岂如去其薪。

满蒙苟相合,不下千万人。

部落得渐强,地利谁能分?

交通实上策,速决胡逡巡?

锡公持此谋,程公为我言。

我许为一行,暂为诸侯宾。

悲歌极慷慨,老去弥苦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郑孝胥所作的《海藏楼杂诗》中的第三十二首,主题围绕着治国之道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守护国家不仅依赖武力,更重要的是依靠民众。他指出没有民众,国家难以维系,单纯依赖官员也无法长久。他观察到当时社会民众力量分散,亟需团结起来以应对国家危亡。诗人主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加强民族融合,提升部落实力,利用交通便利,打破拖延不决的状态。

他还提到锡公和程公提出的策略,自己愿意暂时放下身份,投身于拯救国家的事业中,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最后,诗人以悲壮的歌声和深沉的感慨收尾,表达了自己在年迈时仍为国事奔波的辛酸。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积极改革的决心。

收录诗词(1461)

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海藏楼杂诗(其三十三)

万物役于人,见用乃为贵。

是岂万物情,诬之因自遂。

试看鹤乘轩,孰与翔天外?

惟人有殊性,徇意终不悔。

少游与文渊,两已适相背。

平生吝轻掷,老去若可弃。

每思犯至难,头璧誓俱碎。

惜哉时无人,谁解赏雄概?

楼头意万里,缩手久不快。

倚阑更小留,安閒故常态。

形式: 古风

海藏楼杂诗(其三十四)

东北劫愈急,问策乃及我。

楼前招片月,仗剑向辽左。

强邻久阻兵,跨海置遮逻。

吾民被迫逐,待毙但僵坐。

其锋诚难争,善守抑犹可。

杜回有时颠,食报在魏颗。

姑求振民气,申儆首媮惰。

死灰傥复燃,行见陆浑火。

人言柔胜刚,精铁绵与裹。

试探囊底智,筹一不须夥。

形式: 古风

消寒会示同坐

蒙难灵修久苦辛,玩时愒日坐诸臣。

一为孤注机旋失,再卜中兴义未申。

江左夷吾虚想象,黄图赤县付何人?

楚囚君子吾何敢,深觉新亭愧伯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九日

十年几见海扬尘,犹是登高北望人。

霜菊有情全性命,夜楼何地数星辰?

晚涂莫问功名意,往事惟馀梦寐亲。

枉被人称郑重九,更无豪语压悲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