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穿越遥远边疆的壮丽旅程,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与对历史的感慨。首句“崎岖万里入遐陬”开篇即以“崎岖”二字点明旅途的艰难,但“尚觉山川是壮游”,诗人却将这艰难视作一次壮阔的探险,流露出一种豪迈与乐观的精神。
接着,“倒海鲸波奔石马,极天鸟道凿金牛”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山川比作翻腾的海浪和奔腾的石马,极尽想象地描绘了山川的雄伟与险峻,同时“鸟道”与“金牛”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暗含着人类征服自然的决心与勇气。
“昔人于此成三窟,老我而今隘九州”则转而抒发历史的感慨与个人的沧桑感。诗人提到古人在此留下遗迹,而自己如今却只能在广阔的九州中感到狭隘,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自身境遇的反思。
最后,“生入玉门班定远,未归能不悔封侯”借用班超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班超曾以“投笔从戎”著称,最终功成名就,但诗人却在“未归”之时,深感“悔封侯”,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更高追求,超越了世俗的功利。
整首诗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描写,结合历史人物的典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