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连句再赋六忆(其一)来

忆来时随月到中庭,呼侬启双扉。

问朱楼未远,今宵细约,何事偏迟?

行近画阑干路,转识是花枝。

又者回初见,道了相思。

才傍檀郎几案,便戏拈小印,铃上书眉。

正帘拢生色,春满敝斋时。

怕凉他盈盈香汗,坐风前不任解罗衣。

认前度小窗鹦鹉,唤个人儿。

形式:

鉴赏

这首《八声甘州》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主人公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开篇“忆来时随月到中庭”,以月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回忆的夜晚。接着,“呼侬启双扉”一句,通过呼唤与开启门扉的动作,展现了主人公对某人的深切思念,以及渴望重逢的急切心情。

“问朱楼未远,今宵细约,何事偏迟?”这一问句,既表达了对相聚时刻的期待,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对方迟到的轻微责备,情感细腻而真实。接下来,“行近画阑干路,转识是花枝。又者回初见,道了相思。”通过行走、辨识与重逢的细节,进一步深化了人物间的情感联系,将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才傍檀郎几案,便戏拈小印,铃上书眉。”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两人之间的亲密互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相互陪伴的温馨场景。随后,“正帘拢生色,春满敝斋时。”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画面,暗示了两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最后,“怕凉他盈盈香汗,坐风前不任解罗衣。”通过细腻的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在面对心爱之人时的羞涩与不舍,以及对彼此之间深厚情感的珍视。结尾“认前度小窗鹦鹉,唤个人儿。”则以生动的比喻收尾,不仅呼应了开头的回忆,也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深情的笔触,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以及对心爱之人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动人,语言优美流畅,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八声甘州.连句再赋六忆(其二)坐

忆坐时盘膝捻双翘,移灯故偎郎。

算生来好静,一春消受,妆罢薰香。

怪道文茵太窄,并倚却相妨。

又推侬暂起,自理罗裳。

莫更凭肩对镜,怕菱花一朵,也妒人双。

有合欢钿椅,新制出西洋。

只怜伊恹恹伏几,是嗽时搁了绣鸳鸯。

把月底红阑熨暖,却受微凉。

形式:

八声甘州.连句再赋六忆(其三)食

忆食时脂晕尚留唇,含情递余杯。

说春纤切笋,郎应可口,小婢亲偎。

故向卿卿索哺,郎性武如孩。

笑语加飧未,底用侬陪?

总是团圞玉案,问有时对面,何似肩偎。

厌灵狸馋煞,嗅到凤头鞋。

似生成一双象箸,也朝朝在手不分开。

还同把牙儿剔箸,替拔金钗。

形式:

八声甘州.连句再赋六忆(其四)眠

忆眠时四角掩香罗,魂销玉钩声。

乍两头鸳枕,抛将一半,调护春酲。

最是罗襦乍褪,禁得嫩寒轻?

金扣悭郎解,先约山盟。

伸得琼酥半臂,恰补伊肩罅,俊语丁宁。

说前宵去也,怪底梦难成。

怎铺得鸳衾太窄,惹个侬香汗不曾晴。

空抛却发香青绺,有堕钗横。

形式:

八声甘州.连句再赋六忆(其五)立

忆立时密约怨郎迟,亭亭傍花阴。

指苔边弓印,凤钗溜也,故遣侬寻。

满地月华如水,冰透凤鞋心。

更一双罗袜,凉露偷侵。

扶住身裁一搦,怕尖风刬地,婢力难任。

更瞒他鹦鹉,行人绿杨深。

似当时隔帘初见,悄无人深院正听琴。

也曾由中门映处,拾得斜簪。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