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十一)

驱马度荒城,荒城动客情。

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茔。

自振孤蓬影,长凝拱木声。

所嗟皆俗骨,仙史更无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策马穿越荒废的城池,荒凉之城触动了游子的情感。
高低错落的古老城墙,大大小小的古墓显现眼前。
独自摇曳的孤蓬身影,长久地倾听环绕的树木声音。
令人叹息的都是凡俗之躯,仙人的事迹在这里更是无人知晓。

注释

驱马:策马。
荒城:荒废的城池。
客情:游子的情感。
雉堞:古代城墙上的矮墙。
坟茔:古墓。
孤蓬:孤独的飞蓬草。
拱木:环绕的树木。
皆:都。
俗骨:凡俗之躯。
仙史:仙人的事迹。
无名:无人知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荒凉古城中驰骋的情景,通过对荒城的描写和行者的感受,展现了历史沧桑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中的“驱马度荒城”开篇就设定了一个宏大而孤寂的画面,使人不禁想象那古老城墙的壮丽与毁坏。

“荒城动客情”表达了行者在这废墟之中所激发的情感,可能是对历史的敬畏,对过去生命的同情,或是对自己命运的深思。紧接着,“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茔”则进一步描绘出这些城墙和坟墓的不平整与杂乱,以及时间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历史痕迹。

“自振孤蓬影,长凝拱木声”中的“孤蓬影”可能指的是一丝孤独的草木生长在这荒废之地,而“拱木声”则是古人形容树枝相碰发出的声音。行者似乎沉浸于这些自然界的声音中,体验着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

最后,“所嗟皆俗骨,仙史更无名”表达了一种对凡人的哀叹,他们终将成为历史上的匆匆过客,而那些追求不朽的“仙史”,在这荒城中也变得默默无闻,没有留下名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荒城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过去、现实与永恒的深刻感悟,以及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的交融。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十二)

鹦鹉宅西国,虞罗捕得归。

美人朝夕弄,出入在庭帏。

赐以金笼贮,扃哉损羽衣。

不如鸿与鹤,飖飏入云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诗三百三首(其十四)

城中娥眉女,珠佩珂珊珊。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诗三百三首(其十五)

父母续经多,田园不羡他。

妇摇机轧轧,儿弄口㗻㗻。

拍手摧花舞,支颐听鸟歌。

谁当来叹赏,樵客屡经过。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诗三百三首(其十六)

家住绿岩下,庭芜更不芟。

新藤垂缭绕,古石竖巉岩。

山果猕猴摘,池鱼白鹭衔。

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

形式: 古风 押[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