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恒河沙劫奉如来,功未全时眼不开。
自知本有灵光物,香灯不绝警痴呆。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所作的《行住坐卧三十二颂》中的第十颂,名为《香灯》。诗中以恒河沙比喻佛的教诲深远无尽,如同恒河沙粒般众多,需要经历无数劫数才能完全领悟。"恒河沙劫奉如来"表达了对佛陀教法的虔诚和敬仰,以及修行过程的漫长与艰辛。
"功未全时眼不开"寓意修行者在尚未完全证得大道之前,犹如眼睛未开,无法洞见真理。这里的"眼不开"并非指视力问题,而是象征心灵的蒙昧和智慧的未启。
"自知本有灵光物"则揭示了修行者的内心深处,明白自己原本就具有佛性或内在的光明,只是需要通过不断的熏陶和修炼来唤醒。
最后两句"香灯不绝警痴呆"运用了香灯的意象,香烟袅袅,灯火常明,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觉知和对佛法的坚守,如同长明的香灯,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警惕痴迷的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强调了修行的过程和内在觉醒的重要性。
不详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夜静风悲人悄悄,众缘事办寂寥寥。
趺坐结跏云汉定,谁知卧月忽明朝。
直截无根树子铺,超凡越圣大心粗。
忘躯为法方如此,担板真如大丈夫。
绿节闲云间古风,茂林浓处没西东。
子猷消息无人问,鸾凤飞来足印空。
将勤补拙入厨中,不问青泥事事充。
拾得寒山明此意,如今成佛满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