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曾子固

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挟才乘气不媚柔,群儿谤伤均一口。

吾语群儿勿谤伤,岂有曾子终皇皇。

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

形式: 古风

翻译

曾子的文章无人能及,如同江汉间的银河璀璨。
他才情出众,气势非凡,不曲意逢迎,惹来一群孩童一致诽谤攻击。
我告诉那些孩子们,不要随意诋毁,曾子何曾惶恐不安。
即便不幸地位卑微甚至死去,将来他仍会像班固、扬雄一样受人敬仰。

注释

文章:指学问、著作。
江汉:长江和汉水,比喻广大或众多。
乘气:凭借才气。
班与扬:班固和扬雄,古代著名学者。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所作,名为《赠曾子固》。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曾参(曾子)的赞颂,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赏识和对人品的推崇。

“文章众无有”开篇即点明曾子的才华横溢,但不为世人所知晓。这既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隐喻,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才不被认可的感慨。紧接着,“水之江汉星之斗”则形象地描绘了曾子才情如江河流淌、光芒四射,如天上的北斗般引人注目。

“挟才乘气不媚柔,群儿谤伤均一口。”诗中的"挟才乘气"表明曾子的才能和志向不受外界干扰,而保持着坚定自我。"群儿谤伤均一口"则指出那些嫉妒或不理解之人对待曾子时的态度,均是一副攻击和诽谤的嘴脸。

接下来的“吾语群儿勿谤伤”是诗人对这些人的劝告,不要轻易诽谤伤害他人。"岂有曾子终皇皇"表达了诗人对于曾子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品格和才能将会永远被铭记。

最后,“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则是对那些不识才华、甚至迫害才子的人的讽刺,即使他们身处逆境或最终命运多舛,但历史长河中,他们所做的仍将被世人评说。

整首诗流露出王安石对人才的尊重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同时也透露了他个人的悲凉情怀,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优秀人物的冷漠态度。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戴不胜

昔在宋王所,皆非薛居州。

区区一不胜,辛苦亦何求。

怀禄讵有耻,知命乃无忧。

此士自可怜,能复识此不。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霹雳沟

霹雳沟西路,柴荆四五家。

忆曾骑款段,随意入桃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霾风

霾风摧万物,暴雨膏九州。

卉花何其多,天阙亦已稠。

白日不照见,乾坤莽悲愁。

时也独奈何,我歌无有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云之祁祁答董传

云之祁祁,或雨于渊。苗之翘翘,或槁于田。

云之祁祁,或雨于野。有槁于田,岂不自我。

荟兮其隮,其在西郊。匪我为之,我歌且谣。

蔚兮其复,南山之侧。我歌且谣,维以育德。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