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之祁祁答董传

云之祁祁,或雨于渊。苗之翘翘,或槁于田。

云之祁祁,或雨于野。有槁于田,岂不自我。

荟兮其隮,其在西郊。匪我为之,我歌且谣。

蔚兮其复,南山之侧。我歌且谣,维以育德。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自然界中云雨与农事的和谐景象。"云之祁祁,或雨于渊"表达了云彩密布,随时可能降下滋润大地的甘霖,这里的“渊”指的是深远的地方,可能是山谷或田野。接着“苗之翘翘,或槁于田”写出了农作物生长茂盛的情景,“槁”字形容植物因雨水滋养而更加茂密。

诗人随后重申了云雨的恩泽以及它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强调自然界中这种生命之源与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有槁于田,岂不自我"表明这些生机勃勃的景象不是别人赐予,而是自然赋予的一部分。

诗歌后半段转向了个人情感的抒发。“荟兮其隮,其在西郊”中,“荟”字形容草木丛生,"隮"则是一种野外的小道。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自己独自徜徉于田园之间的画面,这种情感的流露显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两句“我歌且谣,维以育德”表明诗人通过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一种追求,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美好情景的珍视之情。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融入了自己对于农业、自然和个人修养的思考,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人与自然关系。通过对云雨和农事的描写,他强调了自然赋予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以此来激励人们培养高尚的情操。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画卷,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美好抒发。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示杨德逢

我行其野,春日迟迟。有菀者柳,在水之湄。

有鸣仓庚,岂曰不时。求其友声,颉之颃之。

嗟我怀人,何日忘之。六日不詹,方何为期。

期逝不至,我心西悲。跂予望之,其室则迩。

一者之来,我心则喜。我之怀矣,升彼虚矣。

爱而不见,云何吁矣。

形式: 四言诗

示道光及安大师

春日载阳,陟彼高冈。乐彼之园,维水泱泱。

维笋及蒲,既生既育。拚飞维鸟,集于灌木。

嘤其鸣矣,乱我心曲。有怀二人,在彼空谷。

既往既来,独寐寤宿。陟则在巘,或降于阿。

瞻望弗及,伤如之何。

形式: 四言诗

元符亲享明堂十一首(其十一)归大次用《憩安》

有奕明堂,万方时会。宗子圣考,作帝之配。

乐酌虞典,礼从周志。釐事既成,于皇来暨。

形式: 四言诗

元符亲享明堂十一首(其十)彻豆用《歆安》

穆穆在堂,肃肃在庭。于显辟公,来相思成。

神既歆止,有闻无声。锡我休嘉,燕及群生。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