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五日

湘云纤玉,楚葛篝香,澡兰帘幕风静。

怨抑难招,沉魄当年独醒。

莫唱江南古调,念天涯、深情谁省。

时暗换,最秦楼惆望,归期无定。

曾是榴裙误写,怕照眼枝头,绛绡花并。

巧篆盘丝,午镜绿窗闹影。

香蒲也应细剪,但年年、断云愁冷。

迎醉面,看银蟾、飞浴露井。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翻译

湘江边的女子身姿如玉,身穿楚地的葛布衣裳,熏香缭绕在兰花窗帘后的静谧中。
满怀幽怨难以排解,她的灵魂如同当年孤独清醒的人。
不要唱起江南古老的曲调,因为远方的深情又有谁能理解呢。
时光悄然流逝,她常常在秦楼中惆怅,归期未定。
曾经误写在石榴裙上的字迹,如今怕见枝头的红绡花,勾起伤心往事。
精巧的篆刻图案像丝线般缠绕,午后的镜子映出窗外绿窗的热闹光影。
连香蒲也似乎被剪得细细的,只因每年的云彩都带着凄冷的愁绪。
面对酒杯,她看着银色的月儿从露井上方飞过,仿佛沐浴着清冷的露水。

注释

湘云:湘江边的女子。
纤玉:形容女子身姿如玉。
篝香:熏香。
沉魄:幽深的灵魂。
秦楼:古代歌妓所居之处。
榴裙:古代女子的裙子。
绛绡花:红色的薄绸花。
午镜:中午时分的镜子。
断云:零散的云彩。
银蟾:明亮的月亮。
飞浴露井:月儿从露水中的井旁飞过。

鉴赏

这首诗名为《声声慢·五日》,作者是宋代的词人刘之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鉴赏:

首句“湘云纤玉,楚葛篝香”通过描绘细腻的湘云和浓郁的楚葛香气,营造出一派清幽雅致的意境。接着,“澡兰帘幕风静”则进一步渲染了室内的宁静与安逸。

“怨抑难招,沉魄当年独醒”表达了一种深藏的愁绪和曾经的孤独清醒。词人通过这些字句传达出一种情感上的压抑和过往时光中的孤立无援。

“莫唱江南古调,念天涯、深情谁省”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人能懂的深沉感情。这里的“江南古调”不仅是一种音乐,更象征着往昔岁月里的欢乐与悲伤。

“时暗换,最秦楼惆望,归期无定”中的“时暗换”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而“最秦楼惆望”则是对远方某个地方(秦楼)的思念之情。这里也表达了词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归去的渴望。

“曾是榴裙误写,怕照眼枝头,绛绡花并”中的“榴裙”常用来比喻女性,可能是指一段错过或失去的爱情。词人担心这份情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散,如同绛绡花并的细致与脆弱。

“巧篆盘丝,午镜绿窗闹影”描写了室内装饰和女性日常生活中的景象。这里的“巧篆盘丝”可能是指精美的梳妆,“午镜绿窗闹影”则是对静谧午后的光影变化的捕捉。

“香蒲也应细剪,但年年、断云愁冷”中的“香蒲”通常用来比喻月亮,这里可能是在表达词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忧虑。每逢佳节,总是充满了断云愁冷的情绪。

最后,“迎醉面,看银蟾、飞浴露井”则是一种期待与放纵自我的情感流露。在这里,词人似乎是在用酒来忘却烦恼,同时也在欣赏着夜晚的美景,虽然是带有一丝寂寞。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室内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怀念,表达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有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放纵自我情感的倾向。这首词在意境上给人以深远和空灵之感,在艺术表现上则体现了宋代词风格的婉约与含蓄。

收录诗词(6)

刘之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玲珑四犯

几叠云山,隔不断阑干,天外凝眺。

秋与愁并,梧径雨痕先表。

娇梦半握芙蓉,奈曲曲、翠屏深窈。

问愁根,当年谁种,漠漠淡烟衰草。

鸳鸯懒拂苹花影,记眉妩、萦情多少。

辘轳玉虎牵丝转,听尽秋釭晓。

算谁念、卧云衣冷,香压金蟾小。

写新词、先寄江鸿归去,且教知道。

形式: 词牌: 玲珑四犯

贺新郎.忆鹤

苍藓粘溪路。帐山君、翛然羽化,梦魂何许。

曾约秋云萦客袖,舞傍吟皋砚坞。

矫清唳、裂穿云宇。

江碧空濛无处问,问孤山、梅底人知否。

烟夜永,耿心语。瑶华一去成幽阻。

倚修篁、抱琴愁绝,天寒日暮。

城郭悲歌华表恨,此事销凝千古。

有招隐、小山能赋。

蕙帐空兮谁夜怨,算课骚、读易俱凄楚。

步深窈,堕松露。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菩萨蛮

题花曾蘸花心露。当初误结丁香树。往事小蛮窗。

新愁桃叶江。缓歌留薄醉。急镫人千里。

梅瘦月阑干。断云春梦寒。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解连环

晚云粘湿。正吴峰惨澹,雨迷烟接。

早陡顿、秋事分携,甚连苑暮墙,菊荒苔匝。

空阔愁乡,更天外、怨鸿声黠。

怕吟肩易瘦,料理篝衣,细认香折。银缸半明半灭。

念花营柳阵,何日消歇。

可是□、凝黯兰成,为情润才松,丽赋多惬。

洛浦溟濛,漫伫想、明珰钩袜。

告梧桐、夜深略住,梦时一霎。

形式: 词牌: 解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