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丹花

山城地僻嘉卉悭,居人植花多卷丹。

何年分种入官舍,占断地位殊宽闲。

蔷薇一架伴幽独,亦有中黄数株菊。

只兹便可结三友,奚但清松与梅竹。

春风桃李初阑珊,此花吐艳当晴轩。

芳心寂寞凝丹粉,锦片分明洒墨痕。

一年一度逞颜色,秋去条枯了无迹。

根藏生意待东风,又见亭亭高数尺。

旧闻此花今见之,却怪古人知者稀。

君不见山矾未逢黄鲁直,槁死林间孰能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祁顺所作,题为《卷丹花》,通过对卷丹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诗中首先描述了山城之地偏僻,花卉稀少,而人们在居住地种植的花朵多为红色的卷丹。接着,诗人提到这卷丹花是何时被引入官舍,占据了一片宽广的空间,并与蔷薇、菊花等植物相伴,象征着“三友”——清松、梅花和竹子的精神品质。春风吹过,桃李凋零,而卷丹花却在晴轩中绽放,其花瓣如锦片般鲜艳,凝聚着深沉的丹粉,仿佛墨痕洒落其间,展现出独特的美丽。

每年一度,卷丹花都会展示其色彩斑斓的风采,然而到了秋天,枝条枯萎,花踪无迹。但其生命力顽强,等待春风的到来,再次长至数尺高。诗人提到过去人们对卷丹花的认识较少,直到遇见了黄鲁直这样的文人,才使得这种花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欣赏。最后,诗人以山矾(另一种花)未遇知音而枯死于林间,来反衬卷丹花如今被发现和欣赏的幸运,表达了对这种花独特魅力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不仅展现了卷丹花的美丽与生命力,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生命坚韧精神的颂扬。

收录诗词(530)

祁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喜雨呈原都宪

齐鲁之壤宽且饶,数月不雨成枯焦。

老龙惰职晴乌骄,天气赫赫蒸炎熇。

河流将涸林欲凋,陇麦未长禾未苗。

邦人骇惧心欲烧,共虑凶歉生无聊。

明公巡视初停轺,怅念民隐增烦怮。

竭诚致祷朝复朝,期彼甘泽来飘潇。

精神一念格九霄,孰谓天道廓以辽。

雷车鞭动电帜摇,丰隆屏翳相招邀。

马上点滴倾天瓢,一洒二日仍通宵。

郊畴沾渥千里遥,宜耕宜播宜耘穮。

大地涌水平溪桥,草木秀发争妖娆。

闾阎欢及耄与髫,公庭庆忭多宾僚。

谓公为政政有条,谓公视民民不恌。

德盛致祥旱虐消,此感彼应何昭昭。

愿公自此更迁乔,大展谋谟匡帝朝。

上追稷契禹皋陶,致君如舜如神尧。

燮理经纶功独超,风和雨顺玉烛调,当见四海同歌谣。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送方彦卿南归用苏东坡送李方叔韵(其一)

春闱榜揭长安日,二百人中无旧识。

识君久矣羡君贤,求美岂知遗国色。

人生出处固有命,举措未明畴塞责。

我惭无地君见容,不但娄公称盛德。

相逢剧饮如吸川,荣辱且付金樽前。

华阳咫尺终须到,肯向河东号斥仙。

形式: 古风

送方彦卿南归用苏东坡送李方叔韵(其二)

忆昔乡闾读书日,衿佩群中早相识。

君情于我最深厚,二十年来无德色。

所求朋友在先施,宣父当时犹自责。

蹇予粗陋生且晚,受教将何能报德。

君才浩瀚泻百川,惊涛巨怪纷满前。

四明狂客不相遇,谁爱风流李谪仙。

形式: 古风

送方彦卿南归用苏东坡送李方叔韵(其三)

平生养亲知爱日,片心纯孝谁能识。

别来三载又言旋,思向高堂奉颜色。

古言亲在不远游,侍养有违人子责。

我怀圣善未许归,寸草难报三春德。

送行迢递指粤川,白云飞度青山前。

凭君远寄殷勤意,为谢萱闱鹤发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