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绢秋罗软胜绵,折枝花小样争传。
舟移濮九娘桥宿,夜半鸣梭搅客眠。
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日常生活场景。"春绢秋罗软胜绵",诗人以春日的细软绸缎和秋季的轻盈罗衣作比,赞美了织物的质地细腻,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折枝花小样争传",则通过折花图案的精致小巧,展现出当地妇女手工技艺的高超和民俗文化的传承。
"舟移濮九娘桥宿",诗人乘船经过名为濮九娘桥的地方,夜晚停泊下来,桥名富有诗意,暗示着故事的发生在江南水乡的浪漫背景中。"夜半鸣梭搅客眠",最后一句描绘了深夜里纺织机的声音,打破了宁静,扰动了旅人的睡眠,形象地展示了江南女子勤劳的生活状态和对远方客人的热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以及劳动人民的生活画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朱彝尊作为清代诗人,他的作品常常融入民间风情,这首《鸳鸯湖棹歌》便是其中的一例。
不详
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郎牵百丈上官塘,客倚篷窗晚饭香。
黄口近前休卖眼,船头已入语儿乡。
轻船三板过南亭,蚕女提笼两岸经。
曲罢残阳人不见,阴阴桑柘石门青。
走马岗长夕照中,塘连沙渚路西东。
不知吴会谁分地,生遍茱萸一色红。
移船只合甓川居,酿就新浆雪不如。
留客最怜乡味好,屠汶秋鸟马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