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寺在方山顶,山深不厌登。
瀑飞明月峡,桥渡夕阳僧。
万法元皆妄,馀生了未能。
累累塔边冢,几见谷为陵。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重游法空寺的景象和心境。"寺在方山顶,山深不厌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之美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于高处寺庙的敬仰。"瀑飞明月峡,桥渡夕阳僧"则以鲜活的笔触描绘出寺旁的瀑布飞流和僧人的悠闲景象,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万法元皆妄,馀生了未能"这两句则显露出诗人对于佛理的领悟,以及对世间万物本质的洞察。"累累塔边冢,几见谷为陵"描述了寺庙周围的墓冢连绵,一方面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佛教中对于轮回和解脱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佛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超越和内心平静的意境。同时,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形象鲜明,体现出了宋代诗词在情感表达上的深沉与内敛。
不详
屈贾幽沉地,单车去不归。
湘江清见底,吟魄远何依。
行旐冲残雨,新楸掩落晖。
谁收遗箧藁,有子未胜衣。
欲问孤山讯,蹇驴行晓晴。
一枝篱外见,数点雪中明。
太洁难为友,群芳让作兄。
何如伴高隐,岂必尽调羹。
生不事农耕,悠然一舸轻。
沅湘依旧绿,秦汉几回更。
晚脍杂香茝,夜醺歌濯缨。
岂同驰骛者,祇欲钓虚名。
九衢多雨后,庭下草痕新。
终拟持平手,来为折槛人。
印开桐荫午,吟久烛花春。
却恨无来客,分题寄所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