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愁曲

桃杏忽已残,秾华逐流水。

绿阶日色重,芳草青靡靡。

飞燕衔落花,春风共吹起。

飘散不相知,愁心满千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桃花和杏花突然凋零,繁花如梦随流水消逝。
绿色台阶上阳光沉甸甸,青草茂盛低垂摇曳。
燕子衔着落花,春风一起吹得漫天飞舞。
花瓣飘散各自东西,无人知晓,愁绪弥漫千里之外。

注释

桃杏:桃花和杏花。
忽已:突然。
残:凋零。
秾华:繁花。
逐:追逐,随。
流水:流水。
绿阶:绿色台阶。
日色:阳光。
重:沉甸甸。
芳草:青草。
靡靡:低垂摇曳。
飞燕:燕子。
衔:衔着。
落花:凋落的花朵。
春风:春风。
飘散:飘扬散开。
不相知:无人知晓。
愁心:愁绪。
满:充满。
千里:千里之外。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李序的《远愁曲》描绘了一幅春日凋零与离愁的画面。首句“桃杏忽已残,秾华逐流水”以桃花、杏花的凋零象征着春天的逝去,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哀伤。接下来,“绿阶日色重,芳草青靡靡”通过绿阶和萎靡的芳草,渲染出一种沉重而寂寥的氛围。

“飞燕衔落花,春风共吹起”描绘了燕子衔着落花,春风一起吹散的场景,这既是自然景象,也寓言着人事的变迁和情感的飘零。最后两句“飘散不相知,愁心满千里”,直接抒发了诗人因离愁别绪而感到的无尽哀愁,仿佛这种愁绪弥漫在广阔的千里之外。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消逝和诗人内心的孤寂,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收录诗词(27)

李序(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字仲伦。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从许谦游,为文以左、国、史、汉为标格。隐东白山,与陈樵相唱和。序著有絪緼集《元诗选》传世

  • 籍贯:东阳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

忆兰亭佳致,从宪长,剩追寻。

问开花高山,晋祠流水,谁是知音。

虽无凤笙龙管,劝行杯、时有不弦琴。

马首家家明月,眼前处处禅林。一觞一咏畅怀襟。

尘世任浮沉。莫论兴亡,休争人我,且乐欢心。

韶华岂能常在,又斜阳、西下暮云深。

好袖东风归去,春宵一刻千金。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押[侵]韵

海子上即事

驰道尘香逐玉珂,彤楼花暗弄云和。

光风已转瀛洲草,细雨微添太液波。

月榭管弦鸣曙早,水亭帘幕受寒多。

少年勿动伤春感,唤取青娥对酒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水龙吟

几番冷笑三闾,算来枉向江心堕。

和光混俗,随机达变,有何不可。

清浊从他,醉醒由己,分明识破。

待用时即进,舍时便退,虽无福,亦无祸。

你试回头觑我。怕不待峥嵘则个。

功名半纸,风波千丈,图个甚么。

云栈扬鞭,海涛摇棹,争如闲坐。

但尊中有酒,心头无事,葫芦提过。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江梅引

陌头杨柳恨春迟。被寒欺。淡依依。

瘦损王孙,青琐小腰围。

墙外琼枝空照影,翠娥敛,游丝百丈飞。

燕归雁归书问寂。月细风尖供怨笛。

玉骨成灰圣得回。梦里音容,良是觉来非。

多少江州司马泪。断肠曲,河声送落晖。

形式: 词牌: 江城梅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