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
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
不如尽此花下欢,莫待春风总吹却。
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
妆成罢吟恣游后,独把芳枝归洞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赏花图景,诗人通过对比昨天与今天花朵的不同状态,抒发了珍惜青春和及时行乐的情感。开篇“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人们在花前赏玩的情景,同时点出了花与人的共同青春,也隐含着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
接着,“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两句,则通过对比昨天鲜艳如火的花朵与今天即将凋零的花朵,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不再的无奈。诗人由此提醒人们要及时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不应等待,因为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
“不如尽此花下欢,莫待春风总吹却”这两句,是诗人对前述感慨的呼应和解决方案。诗人主张在花开之际尽情享受,不要等到春去花落,再无悔恨。这也是诗中最具警示意味的一段话,提倡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
“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两句,则是对赏花时的细腻描写。莺鸟歌唱,蝴蝶翩翩起舞,都在享受着春日的阳光,而室内则有红炉煮茗和松花的芬芳,这些都是诗人感受到的生命之美。
最后,“妆成罢吟恣游后,独把芳枝归洞房”两句,则描绘了赏花之后的情景。诗中的女性角色在化好妆后,漫步于花间,最后独自带着一枝香花回到了幽静的内室。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也可能隐含了对某种情感或记忆的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和享受,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自然界的深切感悟。
不详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
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鞞惊。
朔风悲边草,胡沙昏虏营。
霜疑匣中剑,风惫原上旌。
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残芳?兰馥,照水何花红。
转扇来清风,援琴飞白雪。
远树拥川断,晴云抱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