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令

吟香绮栊。传诗翠筒。玉梅才识春容。酿春光未浓。

虹梁半空。鱼波万重。旧时月色相逢。话家山梦中。

形式: 词牌: 醉太平

鉴赏

这首《四字令》由清代诗人周之琦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的一幕,充满了诗意与想象。

“吟香绮栊”,开篇即以“香”字点题,暗示着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在空气中,让人不禁想要吟诵起那些与春有关的诗句。接着,“绮栊”二字,不仅描绘了春日里窗户上装饰着华丽的纱帘,更寓意着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传诗翠筒”,翠绿的竹筒在春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传递着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翠筒在这里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情感与文化的载体,象征着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敬意。

“玉梅才识春容”,梅花作为春天的使者,以其洁白如玉的姿态,首次感受到了春天的面貌。这句诗巧妙地将梅花与春天联系起来,既展现了梅花的高洁与美丽,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给大地带来了新的生机。

“酿春光未浓”,春天的阳光虽然尚未达到最浓郁的程度,但已经足以让人心生欢喜。这句话通过“酿”字,生动地描绘了春天阳光逐渐积累、渐渐浓厚的过程,给人以温暖而期待的感觉。

“虹梁半空,鱼波万重”,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春日景象。彩虹横跨天空,如同桥梁一般,连接着人间与天界;而水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有无数条鱼儿在跳跃。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万重”一词,强调了水面的广阔与波浪的丰富,同时也隐含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旧时月色相逢,话家山梦中”,最后两句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回忆与梦想的世界。月色下的旧时光与家山的梦景交织在一起,让人在现实与梦境之间徘徊,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02)

周之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0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广西巡抚,疏言筑堤赈灾等事,凡数十上。道光二十六年,因病乞休。病逝于家中。工词,浑融深厚,瓣香北宋,有《金梁梦月词》二卷,《怀梦词》二卷,《鸿雪词》二卷,《退庵词》一卷,总名《心日斋词》,传于世。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

  • 字:稚圭
  • 籍贯: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
  • 生卒年:公元1782年~1862年

相关古诗词

阮郎归

昨宵同赋冶春词。芳襟暗共期。今朝却是送春时。

红螺懒更持。来又恨,去还思。凄凉花一枝。

哀筝弹损远山眉,此情金雁知。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阮郎归

朝来春色媚檐牙。晴晖散曙霞。晚来秋影到窗纱。

新眉试月华。罗帐倚,绣帘斜。催归梦未差。

红灯开作可怜花。今宵真到家。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青玉案

西山颜色仍依旧。只添了、眉痕皱。

小院珠帘垂永昼。

吟笺半摺,画栏孤倚,长忆分襟后。

闲中记曲拈红豆。风雨还惊夜来骤。

曾问南园芳事否。

莺如人懒,花如人醉,春也如人瘦。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一剪梅.春水和李宾石

一镜烟痕望里收。咫尺回桥,绿软香柔。

有人扶上木兰舟。载了春心,荡了春愁。

冶叶传情恨未休。照影婵娟,那处妆楼。

小红栏外是西洲,今日东风,明日东流。

形式: 词牌: 一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