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守仁入太学

父子本天性,至恩无比伦。

矧公之尊府,子舍公一身。

料从少小来,迨兹壮有室。

未尝越旬月,远去慈亲膝。

借问今何之,千里具行装。

荅言为道艺,愤悱趋上庠。

有客前献言,惟道若大路。

驾子天神明,贤圣在举步。

幽堂列坟典,周孔以为师。

学成名亦遂,且不离庭闱。

荅云子言善,在予非不知。

父母生我身,劬劳靡不为。

垂髫俾之学,外不与毫丝。

乃今有室家,儿女发已束。

分寸无所立,何以酬顾复。

如彼甲与乙,名高髦俊科。

又若丙与丁,禄位今嵯峨。

是皆予亲友,予独无所就。

是以不宁居,忙于贾求售。

昔者三千徒,负笈洙泗滨。

孟轲远游学,母老仍家贫。

尚违晨昏侍,以就德业新。

盖以慈爱心,惟期已成达。

男子四方志,安能恋房闼。

客前贺曰都,事固无必非。

子志乃如此,顾予安得知。

在家事多夺,远大非可必。

大孝在显亲,为子解羁絷。

日月如逝波,无方可维絷。

陶侃惜分阴,仲尼犹不及。

自古力道业,寸晷重琳璆。

子今道所出,处处足浇浮。

阳和达京辇,士女方春游。

百宝妆楼台,歌喉珠宛转。

恼乱巧迎逢,偏能伺方便。

平生足持守,到此总不见。

又有非辈流,频频甚鸴斯。

顾盼借颜色,谈笑怀奸欺。

从容樽酒间,留连棋局上。

英豪俊杰心,鲜不由此放。

子今志者大,思虑宜蚤正。

慎子之朋侪,力与光阴竞。

由此期显亲,昊天其斯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侠的《送陈守仁入太学》,诗中表达了对陈守仁孝顺父母、追求学业的决心和对其未来的期望。诗的开头强调了父子亲情的深厚,指出陈守仁为了求学,舍弃了陪伴父母的时间。接着,诗人通过比较陈守仁与其他成功人士,赞扬他的志向高远,并提醒他要谨慎交友,把握时间,以实现显扬父母的愿望。

诗中提到的母亲担忧儿子远离,孟母为了让儿子求学而忍受贫困的例子,体现了古代家庭教育中对子女成长的期待。诗人还引用了陶侃珍惜光阴和孔子的教导,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最后,诗人鼓励陈守仁坚定志向,与时间赛跑,以期达到显亲的大孝目标。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既有对亲情的深情,又有对友情的告诫,展现了诗人对青年才俊的殷切期望。

收录诗词(105)

郑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烟雨楼(其一)

层梯叠构倚穹苍,烟雨江山见渺茫。

人是神仙来镇守,物随时节亦循良。

静铺紫翠资吟兴,时作霏微助岁穰。

岂比啼猩兼啸鬼,浪将愁恨向潇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教子孙读书

水在盘盂中,可以鉴毛发。

盘盂若动摇,星日亦不察。

镜在台架上,可以照颜面。

台架若动摇,眉目不可辨。

精神在人身,水镜为拟伦。

身定则神凝,明于乌兔轮。

是以学道者,要先安其身。

坐欲安如山,行若畏动尘。

目不妄动视,口不妄谈论。

俨然望而畏,暴慢不得亲。

淡然虚而一,志虑则不分。

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

神焉默省记,如口味甘珍。

一遍胜十遍,不令人艰辛。

形式: 古风

腊月十八日呈子京

岁去如奔马,残日十有三。

侄为当嫁女,甥是未婚男。

丛然猥俗并,殊非力所堪。

嗟予本支离,尘事素不参。

东床书一架,西榻经一函。

如是岁月深,吻舌如縢缄。

惟有陶渊明,常欲共清谈。

床头酒盈壶,亦欲同醺酣。

二十一二间,烦事如扫芟。

期使堂下空,宴笑同所耽。

清尊酌宜深,古语交崭岩。

夜久灯荧荧,金波忽东南。

岁宴独优游,庶几为不凡。

形式: 古风

谢太守惠酒

重阴未肯避阳明,飘风骤雨加震凌。

正月已缺二月近,滴水成冻威棱棱。

帝虽乘震利发生,令犹行冬重严凝。

莺皆迁乔忽入谷,鱼已弄煖翻藏冰。

此时草木亦成愁,祗恐不得违其萌。

吁嗟羁穷影吊形,安得恝然如无情。

明良会合千载遇,乃以罪弃投荒荆。

单亲万里头应雪,不得朝晚奉甘馨。

闽岭之南方弄兵,杀气殊与生成争。

既不能辅助圣时使咸若,又不能慷慨帝前效昔人之请缨。

诗书满腹浪自饱,一句不得推而行。

身虽兀坐心惕惊,愁绪忽起填胸膺。

但听旷野深林调调刁刁,如有神号鬼泣声。

真江太守真慈明,惠施每每先单茕。

眼前突兀双玉瓶,满贮玉液清泠泠。

拜公之赐未敢倾,不觉失笑三闾生。

不学憔悴思独醒,哺糟啜醨随其朋。

往往一饮一石、五斗解酲,被人呼作生刘伶。

虽然遇酒而酩酊,心不汝醉神亦宁。

开樽又饮太守德,和气坐觉生檐楹。

不知凝冽自何去,至于愁思皆自澄。

乃知春功亦不远,缄封祗在瓶与罂。

安得遽尔披重云,划见白日临青冥。

和气习习扇九壤,枯枝朽质争敷荣。

风雨时,泰阶平,圣君万寿寰海清。

细草轻烟日边路,凤管龙丝细可听。

有耳不闻鼙与钲,有目不识旗与旌,圣功浩荡不可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