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春日书怀》由清代诗人邬印筠所作,通过描绘春日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家庭的深深思念。
首句“乱离岁月足兴嗟”,开篇即点明了诗人身处动荡不安的年代,岁月流逝中充满了无尽的感叹。这里的“乱离”二字,不仅指战乱纷扰,也暗含了社会动荡、人心惶惶之意,表达了诗人对动荡时代的深切忧虑和无奈。
次句“燕子来时最忆家”,以燕子归巢这一自然现象作为触发点,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燕子每年春来秋去,对于诗人而言,它们的到来不仅仅是季节更替的标志,更是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细腻又真挚,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柔软与脆弱。
后两句“不识后园桃李树,春来放得几多花”,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诗人或许无法亲自见到家乡的桃李花开,但他依然能想象得到春天到来时,后园中那些桃李树上绽放的花朵。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更是对家乡生活的怀念与憧憬。通过“不识”与“放得”之间的对比,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虽身在他乡,但心中始终挂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以及那熟悉的春日景象。
整体来看,《春日书怀》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既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深刻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动人,是清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