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罗浮飞云峰候日出

仙山终古少行踪,绝顶良宵不易逢。

暗积落花归上界,倒悬明月照西峰。

江潮应瀑声千里,海气成霞色万重。

一线日轮天已晓,远鸡才报下方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罗浮山飞云峰上等待日出的壮丽景象,充满了浪漫与神秘的气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奇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联“仙山终古少行踪,绝顶良宵不易逢”,开篇即点出罗浮山的神秘与高远,暗示此处是仙人常游之地,而夜晚的山顶更是难得一见的美景。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飞云峰的独特与珍贵。

颔联“暗积落花归上界,倒悬明月照西峰”,进一步展开画面。落花堆积在山间,仿佛是通往仙境的道路;而明月倒映在西峰之上,既照亮了夜空,也映照出山的雄伟。这里运用了倒映的意象,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同时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诗意的想象。

颈联“江潮应瀑声千里,海气成霞色万重”,将视线从山间转向更广阔的天地。江潮与瀑布声相呼应,跨越千里的距离,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海气化为万重彩霞,色彩斑斓,象征着生命力的无限与宇宙的广阔。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壮观的自然景象,也蕴含了对生命与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敬畏。

尾联“一线日轮天已晓,远鸡才报下方钟”收束全诗,以日出作为高潮,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万物复苏。远处的鸡鸣声,预示着山下的世界即将迎来黎明,与山顶的宁静形成对比,增添了时间流转的韵律感。这一联不仅描绘了日出的壮丽景象,也寓意着希望与新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罗浮山飞云峰上日出前后的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宇宙奥秘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宿冲虚观

碧削群峰列四垣,仙宫高坐不知寒。

春前萤火明丹灶,夜静流星落斗坛。

几穴雕梁巢白蚁,一家衰草住黄冠。

山尊对语梅花下,福地而今路亦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过薛剑公不值

竹窗虚掩读书堂,远近游踪日已黄。

舍瑟定偕童子去,采芝还入老人行。

苔侵旧绿缘金井,花散高红点石床。

一度不留君未惜,年年归路属春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雨后登楼迟梁器圃不至

江楼频约落花间,乱世幽期岂待闲。

几度莺声逢旧国,二年春色各柴关。

新虹映日收残雨,积水浮天出断山。

目极故人居可见,布帆无恙夕空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赠别屈翁山二首(其一)

落日临大河,游子有叹声。

与君结交初,十五侍亲庭。

中间一杯酒,各有万里行。

飘飖沅湘水,迢递辽阳城。

归来何所得,白发三四茎。

云中有哀鸟,遗我一尺缯。

上言所相思,乘龙冉遐征。

呜呼永决绝,况当别良朋。

踟蹰欲有言,泪下先承缨。

丈夫射桑弧,岂曰期一身。

大耻且不雪,独善有何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