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岘山愿公三首(其二)

相思恨相远,至理那时何。

道笑忘言甚,诗嫌背俗多。

青苔闲阁闭,白日断人过。

独上西楼望,荆门千万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相互思念却又恨相距遥远,至高无上的道理在那一刻又算什么。
谈论道理时笑声中忘记了言语,写诗时嫌弃自己过于违背世俗。
青苔覆盖着闲静关闭的楼阁,白天也阻断了人们的往来。
独自登上西楼远望,只见荆门之外有无数的山坡。

注释

相思:彼此思念。
恨:遗憾。
至理:最高的道理或真理。
时何:在那个时候怎么样。
道笑:谈论道理时的笑谈。
忘言:忘记言语,指达到言语难以表达的境界。
诗嫌:写诗时感到不满。
背俗:违背世俗常规。
青苔:生长在潮湿处的绿色苔藓。
闲阁:安静无人的楼阁。
白日:白天。
断人过:使人无法通过。
独上:独自登上。
西楼:楼名,此处泛指西边的楼阁。
望:远望,眺望。
荆门:地名,这里泛指边疆或远方的地界。
千万坡:形容众多的山丘。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篇,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于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深切思念和无法言说的苦涩心情。

"相思恨相远,至理那时何。" 这两句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如同自然界中的法则一般无可奈何,只能在时光流转中感慨。

"道笑忘言甚,诗嫌背俗多。" 这两句则表现出作者对于现实与心意间的矛盾和冲突,仿佛即便是通过言语或诗歌,也难以完全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因而感到苦恼。

"青苔闲阁闭,白日断人过。"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画面,绿色的苔藓覆盖着空寂的楼阁,明亮的白昼却又切割了人们往来的路径,从而加深了孤独与隔绝之感。

"独上西楼望,荆门千万坡。" 最后两句则是作者在西边的楼阁上独自眺望,眼前是连绵不断的山丘和重重叠叠的城门,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心境的一种外化。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对于现实世界与个人情感间无法完全契合的无奈。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寄岘山愿公三首(其三)

彼此无消息,所思江汉遥。

转闻多患难,甚说远相招。

老至何悲叹,生知便寂寥。

终期踏松影,携手虎溪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寄庐岳僧

一闻飞锡别区中,深入西南瀑布峰。

天际雪埋千片石,洞门冰折几株松。

烟霞明媚栖心地,苔藓萦纡出世踪。

莫问江边旧居寺,火烧兵劫断秋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寄怀东林寺匡白监寺

南岳别来无约后,东林归住有前缘。

闲搜好句题红叶,静敛霜眉对白莲。

雁塔影分疏桧月,虎溪声合几峰泉。

修心若似伊耶舍,传记须添十九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怀江西栖公

龙沙为别日,庐阜得书年。

不见来香社,相思绕白莲。

江僧归海寺,楚路接吴烟。

老病何堪说,扶羸寄此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