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庐岳僧

一闻飞锡别区中,深入西南瀑布峰。

天际雪埋千片石,洞门冰折几株松。

烟霞明媚栖心地,苔藓萦纡出世踪。

莫问江边旧居寺,火烧兵劫断秋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听说他手持锡杖飞升离开尘世,前往西南深处的瀑布之峰。
天边的雪覆盖着成千上万的石头,洞穴门口的冰折断了几棵松树。
烟云霞光映照着清幽的心灵栖息地,青苔盘绕的小路显现出超脱世俗的行踪。
不必询问江边他曾经居住的寺庙,战火与劫难已让那秋日的钟声中断。

注释

一闻:一经听说。
飞锡:僧人携带的锡杖,此处借指僧人离开。
区中:尘世,人世间。
瀑布峰:形容深山中瀑布旁的高峰。
天际:天边。
雪埋:被雪覆盖。
千片石:形容数量众多的石头。
洞门:洞穴的入口。
冰折:冰冻而断裂。
烟霞:云雾和彩霞,常用来描绘风景之美。
明媚:明丽,景色优美。
栖心地:心灵栖息的地方,指清静美好的环境。
苔藓:低等植物,常生于阴湿之地。
萦纡:曲折环绕的样子。
出世踪:超脱世俗的行迹。
莫问:不必询问。
江边:江河的岸边。
旧居寺:以前居住的寺庙。
火烧兵劫:火灾和战乱的破坏。
断秋钟:秋日的钟声中断,象征宁静生活的结束。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远方山水之美的向往,以及对旧时寺院遭受战火的哀叹。首句“一闻飞锡别区中”通过听闻飞来的铁锡声音,设定了诗人身处深山之中的环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深入西南瀑布峰”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片仙境般的自然风光。

“天际雪埋千片石,洞门冰折几株松”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冬日山中之景。雪花覆盖着无数石块,洞口的冰柱折断了几株松树,这些细节描写不仅表现了自然的严酷,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孤独与沉静。

“烟霞明媚栖心地,苔藓萦纡出世踪”两句则是对这种山中生活的向往。烟霞之中蕴含着美好的意境,而心灵的栖息之所正是在这自然与人文交融之地。苔藓萦绕,指的是苔藓茂盛,隐约可见世间的足迹,这里既是对山中生活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寄托的渴望。

最后两句“莫问江边旧居寺,火烧兵劫断秋钟”则是一种哀叹。这里的“旧居寺”可能是指诗人曾经居住或向往的地方,而这处所遭受了战火的破坏,连秋天的钟声也被切断。这两句传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无法回归的无奈与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绘和对旧日安宁生活的追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怀旧,以及对于超凡脱俗、寻求精神寄托的深切渴望。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寄怀东林寺匡白监寺

南岳别来无约后,东林归住有前缘。

闲搜好句题红叶,静敛霜眉对白莲。

雁塔影分疏桧月,虎溪声合几峰泉。

修心若似伊耶舍,传记须添十九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怀江西栖公

龙沙为别日,庐阜得书年。

不见来香社,相思绕白莲。

江僧归海寺,楚路接吴烟。

老病何堪说,扶羸寄此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寄怀江西僧达禅翁

长忆旧山日,与君同聚沙。

未能精贝叶,便学咏杨花。

苦甚伤心骨,清还切齿牙。

何妨继馀习,前世是诗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寄怀江西徵岷二律师

乱后江边寺,堪怀二律师。

几番新弟子,一样旧威仪。

院影连春竹,窗声接雨池。

共缘山水癖,久别共题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