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和维衍二首(其一)

连旬忆君得君问,书意不尽继以诗。

迩来吾子才大进,但怪胡尔愤激为。

冬烘一言进左右,吾辈穷薄命所司。

风云月露苦刻镂,元气未必无亏遗。

从来才人感秋气,如豆合黄素染缁。

赋才如此穷尚尔,此意未薄宜深思。

比闻亦作湖海计,此我覆辙当鉴之。

乡闾嬛薄百无恋,讵忘亲鬓霜丝丝。

吹箫乞子行处有,幸者得饱否尚饥。

年时我实深味此,若复劝驾吾谁欺。

虽然穷蹙岂了事,言之泪下如粳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对友人的回赠之作,名为《答和维衍二首(其一)》。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关怀与勉励之情。

首句“连旬忆君得君问”,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思念朋友,收到朋友的问候后内心的喜悦与激动。接着,“书意不尽继以诗”说明了诗人通过书信表达的情感无法完全传达,于是又以诗歌的形式继续抒发情感,可见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迩来吾子才大进,但怪胡尔愤激为”两句,是对朋友才华进步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情绪波动的关切。诗人提醒朋友,才华的提升不应伴随着过度的愤激情绪,应保持平和的心态。

“冬烘一言进左右,吾辈穷薄命所司”表明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感慨,暗示了自己和朋友都处于生活困顿之中,但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命运。

“风云月露苦刻镂,元气未必无亏遗”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认为即使是美好的自然景象,也难以避免内在的缺陷或损失,暗喻人生的复杂与不易。

“从来才人感秋气,如豆合黄素染缁”进一步强调了才人的敏感与多愁善感,如同秋天的落叶,即使色彩斑斓,最终也会归于沉寂。

“赋才如此穷尚尔,此意未薄宜深思”是对朋友处境的同情与鼓励,希望朋友在困境中仍能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思考如何克服困难。

“比闻亦作湖海计,此我覆辙当鉴之”提到朋友可能有离开家乡、寻求新生活的打算,诗人借此机会提醒朋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谨慎考虑。

“乡闾嬛薄百无恋,讵忘亲鬓霜丝丝”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即使在外漂泊,也不会忘记家中的亲人。

“吹箫乞子行处有,幸者得饱否尚饥”描绘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担忧,感叹有些人虽有食物充饥,但也有人仍在饥饿中挣扎。

“年时我实深味此,若复劝驾吾谁欺”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朋友未来的真诚祝愿,希望朋友能够理解并珍惜当前的生活。

“虽然穷蹙岂了事,言之泪下如粳縻”最后两句,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朋友,尽管生活艰难,但不能就此放弃,言语间充满了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与鼓励。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答和维衍二首(其二)

我行绕江百向背,未得径渡波滔滔。

宣州十日解鞍卧,又听万绿喧青蜩。

当头作剧赵顿日,六十画刻何迢迢。

知君怜我有羸疾,那禁触热如燖炰。

滨江瘴湿更多厉,遍体疮溃流黄膏。

闻君亦复有同病,当竟静处勤爬搔。

不然世多嗜痂癖,灵休肤剥愁难逃。

目前文战有小敌,好用全力前相鏖。

旧穿杨叶更一试,虽不得仙亦足豪。

莫言创瘢已竟体,便泯得失如秋毫。

秋风转眼苏客困,忍耐半月炎威歊。

百端琐碎不堪说,便望寄书慰郁陶。

高秋恐我涉江去,此时音问愁寥寥。

形式: 古风

忆昔篇和赵味辛

朝吟忆昔篇,忆昔惨行客。

天旋海水运,六螭无停策。

但闻古来人,言言悲在昔。

所过已异时,所阅已陈迹。

暮吟忆昔篇,达旦长叹吁。

居者念在行,行者不得居。

夜梦入飞谷,冰炭同一炉。

何由一丸泥,换此五色珠。

漫漫事长宴,不闻晨啼乌。

乌啼东方曙,徘徊眷长路。

人非鹿豕群,那得长欢聚。

秋霜畏兰摧,岁寒愁桂蠹。

仰视若木光,周天几颓注。

吟吟忆昔篇,忆昔知君心。

云间落鸾啸,海上闻风琴。

出山念小草,出谷怜幽禽。

广以及时乐,勉以惜寸阴。

岂惟感在昔,流眷乃及今。

忆昔复忆昔,百年不盈瞬。

岂有金如山,能铸镜中鬓。

且回鲁阳戈,且挽姬满骏。

阊阖转眼开,排闼望君进。

倘念蒿莱人,更枉霞间讯。

形式: 古风

宛溪行送稚存归里

宛溪之水流汤汤,夹岸古木阴清苍。

澄潭激濑数十里,分明洗出诗人肠。

景梅亭子相望出,都官祠墓俱荒凉。

当年诗老饥欲死,捐剥禄命为文章。

七百年来无此作,山川气焰为摧藏。

眼中人乃见吾子,上下千古供低昂。

望气已欲三舍避,馀力犹作千夫强。

古人但恨不我见,那与世论争蜩螗。

因之亦复得穷理,九命之说非荒唐。

终知鳞鬣合变化,泥沙倔强不肯僵。

蛟螭纠结走字底,骐骥束缚趋路旁。

对君自顾哑然笑,祇合披发为佯狂。

阴何齐誉恭窃据,江蔡同郡惭颜行。

半年偕作楚尾客,尘土面目如我黄。

名山夜雨幸相共,百年此景奚能忘。

昨来一月宛陵住,此都大好山水乡。

君今忽忽有归计,纵尔小别愁茫茫。

如形逐影忽相失,归梦亦与征鸿翔。

清秋倚棹待君至,高唱和入江天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入市

生平入市视常仰,谴诃往往愁官长。

喧填骢从除道来,呼声直欲缘云上。

居者罢市行者停,一一低櫊过旌仗。

人多路窄卒难避,顿触凄谅幼时事。

蓬头敝履书塾归,正值天寒冻消地。

道逢中丞齿簿来,失足堕沟颜死灰。

吞声饮气哭不得,归语阿母肝肠摧。

即今依然穷乞骨,那得车前八驺列。

此身憔悴甘已矣,万一宜酬亲苦节。

前途且语车中人,但逢小儿莫怒嗔,家中各有堂上亲。

更揩双眼勤物色,此辈头角难为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