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梦弼以诗求芦菔辄次来韵

昔闻赵州老,老大犹汎爱。

说法利人天,机缘不胜载。

当年镇府话,盖以小喻大。

具眼领略之,于兹岂无待。

呜呼后来者,见趣远不逮。

又闻东坡公,谪居饱鲑菜。

暮年海南住,几席溪山对。

自馔一杯羹,老狂犹故态。

最喜霜露秋,味出鸡豚外。

乃知作诗本,口腹不无赖。

风流二大士,妙处无向背。

在家与出家,相投若针芥。

先生今复然,秀句笔端快。

谁云修法供,游戏出狼狈。

一饱待明年,桑麻歌佩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金代诗人刘迎所作,名为《徐梦弼以诗求芦菔辄次来韵》。诗中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如赵州和尚和苏轼(东坡公),来探讨佛法与生活哲学的关系。诗的开头提到赵州和尚年轻时的智慧与慈爱,以及苏轼晚年在海南的生活,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和生活的艺术性。

接着,诗人以“在家与出家,相投若针芥”这一句,巧妙地将出家人与在家人的生活态度进行对比,指出两者之间并非截然不同,而是可以相互理解、相得益彰。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的深刻见解。

最后,诗人以徐梦弼求诗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于创作诗歌的理解——即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与表达。同时,也暗示了通过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可以达到一种超脱世俗、游戏人间的境界,即使是一餐之饱,也能在来年期待着更加丰饶的收获,如同等待着春天的桑麻生长,寓意着生活的希望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法、生活与艺术之间微妙关系的独到见解,同时也体现了其对于生活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

收录诗词(79)

刘迎(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以荐书对策为当时第一,次年登进士第,授豳王府记室,改任太子司经,颇受金世宗第二子显宗允恭的亲重。大定二十年“从驾凉陉”,因病去世

  • 生卒年:约1144—1180

相关古诗词

再次前韵

神农尝草木,济世以仁爱。

根源列郡出,品目成书载。

中云莱菔根,试验颇为大。

昌谷呕时须,文园渴尝待。

食异地黄并,效与芜菁逮。

岂惟齿众药,政自冠诸菜。

五州风土宜,罫布畦垄对。

垦锄尽众力,封培穷百态。

翠角春雨中,黄花晚烟外。

日送盘箸资,岁给瓶罂赖。

片玉出头颅,层冰起肤背。

脆美掩莼葵,甘辛敌姜芥。

物生贵有用,对此一何快。

储贮得沈涵,弃遗免狼狈。

但足齐人餐,何惭楚臣佩。

形式: 古风

鳆鱼

君不见二牢山下狮子峰,海波万里家鱼龙。

金鸡一唱火轮出,晓色下瞰扶桑宫。

槲林叶老霜风急,雪浪如山半空立。

贝阙轩腾水伯居,琼瑰喷薄鲛人泣。

长镵白柄光芒寒,一苇去横烟雾间。

峰峦百叠破螺甲,宫室四面开蚝山。

碎身粉骨成何事,口腹之珍乃吾祟。

郡曹受赏虽一言,国史收痂岂非罪。

筠篮一一千里来,百金一笑收羹材。

色新欲透玛瑙碗,味胜可挹葡萄醅。

饮客醉颊浮春红,金盘旋觉放箸空。

齿牙寒光漱明月,胸臆秀气喷长虹。

平生浪说江瑶柱,大嚼从今不论数。

我老安能汗漫游,买船欲访渔郎去。

形式: 古风

楼前曲

楼前山色秋横碧,楼下水光秋漫白。

眼看对此千里愁,楼下长歌古离别。

萧萧郎马何时归,雁奴去作斜行飞。

灞桥过客夕阳远,渭城行人朝雨微。

玉凄花冷令人瘦,日暮倚楼双翠袖。

蕙炷犹残鸂鶒香,曲尘半著鸳鸯绣。

五云飞过芙蓉城,洞天冷落云间笙。

妾身有愿化春草,伴君长亭仍短亭。

形式: 古风

题十眉图

宝箱拂尘金?钺,周昉丹青见真笔。

春风曾忆赋妖娆,人共画图成十一。

烛奴香底花光凝,铮铮铁响闻三更。

车声雷动不通语,眼态波横空送情。

蛮云盘鹤辽天阔,犀玉依依对书札。

人生何处不相逢,还醉武陵溪上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