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南海僧游蜀

真修绝故乡,一衲度暄凉。

此世能先觉,他生岂再忘。

定中船过海,腊后路沿湘。

野迥鸦随笠,山深虎背囊。

瀑流垂石室,萝蔓盖铜梁。

却后何年会,西方有上房。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远离故乡苦修行,一件僧衣度寒暑。
此生若能先洞察,来世怎会再遗忘。
禅定中船越大海,腊月后沿湘江而行。
野外空旷乌鸦随帽,山深处虎背负行囊。
瀑布垂挂于石室,藤萝覆盖着铜梁。
不知何年何时再见,西方极乐世界有殿堂。

注释

故乡:家乡。
衲:僧袍。
觉:洞察。
忘:遗忘。
定中:禅定之中。
腊后:农历十二月之后。
鸦:乌鸦。
笠:斗笠。
虎背囊:虎背上背着行囊。
石室:石屋。
萝蔓:藤蔓。
西方: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
上房:高大的殿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远离故乡,前往遥远之地的景象。诗人用“真修绝故乡,一衲度暄凉”开篇,表达了僧人的出家和清凉脱俗的生活状态。“此世能先觉,他生岂再忘”则透露出对轮回烦恼的超然与解脱之情。

接下来的“定中船过海,腊后路沿湘”展示了僧人旅途中的坚定和勇气,以及对自然山川的顺应。随后的“野迥鸦随笠,山深虎背囊”则描绘了一种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瀑流垂石室,萝蔓盖铜梁”用以形容僧人所到之地的壮丽与幽深,这里的自然景观成为了僧人的修行之地。最后,“却后何年会,西方有上房”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未来之遇或是彼此重逢的一种期待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出家人对俗世的超脱以及对精神家园的追求。语言简洁而不失深远,意境开阔而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101)

张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 籍贯:清河
  • 生卒年:公元895年

相关古诗词

送薛郎中赴江州

几州闻出刺,谣美有江民。

正面传天旨,悬心祷岳神。

尺书先假路,红旆旋烧尘。

郡显山川别,衙开将吏新。

散招僧坐暑,闲载客行春。

听事棋忘着,探题酒乱巡。

好编高隐传,多貌上升真。

近日居清近,求人在此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观江南牡丹

北地花开南地风,寄根还与客心同。

群芳尽怯千般态,几醉能消一番红。

举世秪将华胜实,真禅元喻色为空。

近年明主思王道,不许新栽满六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崔监丞春游郑仆射东园

春兴随花尽,东园自养閒。

不离三亩地,似入万重山。

白鸟穿萝去,清泉抵石还。

岂同秦代客,无位隐商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咏燕

变石身犹重,衔泥力尚微。

从来赴甲第,两起一双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