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兴随花尽,东园自养閒。
不离三亩地,似入万重山。
白鸟穿萝去,清泉抵石还。
岂同秦代客,无位隐商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不失田园趣味的春日游园景象。"春兴随花尽,东园自养閒"表明随着春天的气息和鲜花的盛开,诗人在东园中享受着悠闲自得的时光。"不离三亩地,似入万重山"则通过对比,展示了即便是在有限的小块土地上,也能感受到如同深入万重山林一般的遁世之乐。
"白鸟穿萝去,清泉抵石还"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园中景象:白色飞鸟在花丛中穿行而过,清澈的泉水沿着石壁流淌。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诗中的生机,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和谐自然的画面。
最后两句"岂同秦代客,无位隐商山"则是对历史上的秦客(指秦朝时期的游子)的一种反思。秦客曾在商山隐居,但诗人这里自比为无官职之人,通过隐居来保持自己的清白和超脱,这里的“岂同”表达了一种自我与历史人物的不同处境的自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满足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保持独立精神的生活态度。
不详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变石身犹重,衔泥力尚微。
从来赴甲第,两起一双飞。
宁可且将朱唇饮酒,谁能遂你黑齿常之。
清净皎洁无尘垢,莲华化生为父母。
我修道来经十劫,出示阎浮厌众苦。
一生苦行超十劫,永离娑婆归净土。
石古苔痕厚,岩深日影悠。
参禅因久坐,老佛总无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