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园行

空园过霜无馀绿,上有梧楸下兰菊。

疏阴虽存不自蔽,残香已断谁更续。

忆昔繁华今九秋,天时人事略相侔。

放怀未能惊物化,烂醉聊可为君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荒凉而静谧的园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自然变迁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空园过霜无馀绿”,开篇即点明了秋天的肃杀之气,霜降之后,园中只剩下一片枯黄,生机不再。接着“上有梧楸下兰菊”两句,以对比手法描绘了园中的植物,梧桐和楸树在高处,虽然经历了季节的变换,依然挺立,而下方的兰花与菊花却在秋风中绽放,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样的对比,既突出了自然界的坚韧,也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不朽。

“疏阴虽存不自蔽,残香已断谁更续。”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即使在秋天的阴影下,那些微弱的光线也无法完全遮蔽万物,而花香的消逝,仿佛预示着美好事物的暂时终结,但又引人思考,是否还有新的生命力量在孕育之中。

“忆昔繁华今九秋,天时人事略相侔。”诗人回忆往昔的繁盛景象,与眼前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感叹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但同时也意识到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的相似之处,即一切都在循环往复中变化。

最后,“放怀未能惊物化,烂醉聊可为君谋。”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复杂情感,选择以豁达的心态去接纳变化,而不是被其困扰。同时,通过“烂醉”这一行为,似乎是在寻求一种超脱现实的解脱方式,或是借酒浇愁,或是与友人共饮,以此来应对内心的忧郁与困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园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生命循环的思考,以及在面对变化时的豁达态度。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槐阴

都城广陌如绮分,绿槐左右结浮云。

火轮东升又西没,倒影参差朝复曛。

轻车重马谁家子,侧肩相逢密如蚁。

共看择荫须臾间,可怜争道寻常里。

下有沟水日夜流,年华视此俱悠悠。

形式: 古风

春阴

楚山春阴谁复数,朝朝出云暮暮雨。

高唐恍惚信有神,晦明代谢今犹古。

蜀江渺渺水东流,苦雾凄雨翻似秋。

日月高悬不可遇,眼看卑湿令人愁。

形式: 古风

桃源

武陵溪水清无尘,武陵桃树花长春。

会买渔舟谢宾客,来作武陵山下人。

秦人洞府晋人溪,碧草红桃处处迷。

流水至今堪怅望,问津从古失端倪。

山川非复壶中见,鸡犬犹传云外啼。

顾视人间真敝屣,为烦仙子托幽栖。

形式: 古风

和永叔十二韵

爱公犹爱屋上乌,何况公家手种菊。

忆昔重阳醉共赏,已落纱帽欢不足。

谁令繁霜逼芳意,坐使严风卷馀馥。

主人于此情不浅,上客方来强令束。

马声玲珑摇玉环,屦綦参差破苔绿。

重寻荒径忆五柳,因咏东篱憩茅屋。

巳怜归鸟有真意,更觉晨风伤局促。

引杯大釂倾玉壶,击节应非响乔木。

物华瞬息暂入梦,世事蚊虻一过目。

浮邱接袂当凤举,俗士歌骊真狗曲。

衣冠顷来尘土变,形貌今者毛发秃。

公诗乃使我忘老,逸调何由能继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