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听涛》由明代诗人文彭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江边夜景。诗中以“芙蓉江上水浮天”开篇,巧妙地将江面与天空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广阔无垠的视觉效果。接着,“夜夜寒潮到枕边”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夜晚),又通过“寒潮”二字暗示了环境的清冷与宁静,仿佛读者能感受到诗人枕边随波涛轻轻摇动的凉意。
接下来的两句,“春水扁舟思范蠡,秋槎八月候张骞”,运用典故,分别引用了春秋时期范蠡乘扁舟隐退和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智者隐逸生活和探险精神的向往与敬仰。这两句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风生芦荻声逾壮,月照蒹葭兴渺然”则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象。风吹过芦苇,发出壮丽的声音,而月光洒在芦苇丛中,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神秘的氛围。这里,诗人通过自然界的声响与光影变化,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最后,“小筑茆斋真胜绝,分明杜甫浣花川”将诗人的居住环境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浣花溪居相提并论,表达了对简朴而充满诗意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小筑茆斋”与“杜甫浣花川”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钦佩,也流露出对当下生活状态的反思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听涛》诗通过对江边夜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古代文化的崇敬,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