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毛君夜游北园

池塘草生春尚浅,桃李飞花初片片。

一尊花下夜忘归,灯火寻春畏春晚。

春风暗度人不知,满园红白已离披。

江南春雨少晴日,露坐青天能几时。

折花只恐伤花意,携客就花花定喜。

落蕊飘香翠袖中,交柯接叶灯光里。

雨练风柔雪不如,精神炫转影扶疏。

夜看飞燕胜朝日,月暗还须明月珠。

美人劝我殊非恶,明日雨来无此乐。

醉归不用怕山公,马上接䍦先倒著。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池塘草色浅,桃花李花纷飞片片。
夜晚饮酒赏花忘归,灯火寻觅春光怕夜深。
春风悄悄吹过无人知,满园红白花朵已半开。
江南春雨少晴朗,露天坐着享受好时光能有多少。
怕伤花心不敢折花,带客靠近花丛花儿定会欢喜。
花瓣飘香落入翠袖,枝叶交错在灯光下摇曳。
雨轻风柔,雪景比不上这景色,精神焕发,身影在稀疏光影中摇曳。
夜晚观赏飞燕更佳,月色朦胧也需明亮月珠点缀。
美人劝酒并非恶意,明日雨来这样的乐趣不再有。
醉酒归家无需惧怕山路崎岖,马背上的酒壶早已倾斜。

注释

尚浅:刚刚开始,不深。
桃李:指桃花和李花。
一尊:一杯。
春晚:深夜。
离披:散乱,半开半合。
露坐:露天坐着。
花定喜:花儿必定感到欢喜。
雨练:如雨般轻盈的练带。
炫转:光彩流转。
接䍦:古代的一种酒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夜晚诗人与友人毛君在北园的赏花之乐。首句“池塘草生春尚浅,桃李飞花初片片”,写出了春天刚刚来临,池塘边草色初生,桃花李花开始绽放的景象。接着,“一尊花下夜忘归,灯火寻春畏春晚”表达了诗人沉醉于美景中,忘了归家,唯恐春光易逝的心情。

“春风暗度人不知,满园红白已离披”描绘了春风悄然吹过,花朵纷纷开放,一片繁花似锦的场景。接下来,“江南春雨少晴日,露坐青天能几时”暗示了江南春季雨水稀少,能坐在露天欣赏春光的时间有限。

诗人感慨花期短暂,折花时小心翼翼,生怕伤害了花儿,而带着朋友赏花,花儿定会因他们的欢喜而更显生机。“落蕊飘香翠袖中,交柯接叶灯光里”则描绘了花瓣飘落,香气四溢,他们在花丛中举杯共饮的温馨画面。

“雨练风柔雪不如,精神炫转影扶疏”赞美了春雨轻柔,春风温和,比冬雪更为宜人。最后两句“夜看飞燕胜朝日,月暗还须明月珠”以燕子夜间的活跃和明亮的月光,增添了夜晚游园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春夜北园的欢愉时光,以及对春光的珍爱和留恋。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陪欧阳少师永叔燕颍州西湖

西湖草木公所种,仁人实使甘棠重。

归来筑室傍湖东,胜游还与邦人共。

公年未老发先衰,对酒清欢似昔时。

功成业就了无事,令名付与他人知。

平生著书今绝笔,闭门燕居未尝出。

忽来湖上寻旧游,坐令湖水生颜色。

酒行乐作游人多,争观窃语谁能呵。

十年思颍今在颍,不饮耐此游人何。

形式: 古风

偶游大愚见馀杭明雅照师旧识子瞻能言西湖旧游将行赋诗送之

五年卖盐酒,胜事不复知。

城东古道场,萧瑟寒松姿。

出游诚偶尔,相逢亦不期。

西轩吴越僧,弛担未多时。

言住西湖中,岩谷涵清漪。

却背闾井喧,曲尽水石奇。

昔年苏夫子,杖屦无不之。

三百六十寺,处处题清诗。

麋鹿尽相识,况乃比丘师。

辩净二老人,精明吐琉璃。

笑言每忘去,蒲褐相依随。

门人几杖立,往往闻谈词。

风云一解散,变化何不为。

辩入三昧火,卯塔长松攲。

净老不复出,麈尾清风施。

苏公得罪去,布衣拂霜髭。

空存壁间字,郁屈蟠蛟螭。

知我即兄弟,微官此栖迟。

问何久自苦,五斗宁免饥。

俯首笑不答,且尔聊敖嬉。

我兄次公狂,我复长康痴。

反复自为计,定知山中宜。

但欲毕婚娶,每为故人疑。

君归漫洒扫,野鹤非长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宿荥阳宁氏园

喧卑背城市,旷荡临溪水。

车流溯绝壁,河润及桃李。

居人有佳思,过客得新喜。

中桥一回顾,欲入迷所自。

形式: 古风

寄内

与君少年初相识,君年十五我十七。

上事姑章旁兄弟,君虽少年少过失。

昏晨定省岁月短,五十还朝定何益。

忧深责重乐无几,失足一坠南海北。

身居阱中不见天,仰面虚空闻下石。

丈夫学道等忧患,妇人亦尔何从得。

归来旧许生白须,回顾惭君发如漆。

迁居汝南复何事,龟老支床随所掷。

相望一月两得书,闻君肺病久消释。

我经三伏常暴下,近喜秋风扫烝湿。

病除寝食未复故,相见犹惊身似腊。

刘根夫妇俱有道,去日饶君著鞭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