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奉礼归宁

垂髫婉娈便能文,骥子兰筋迥不群。

南国生刍人比玉,梁园修竹赋凌云。

堵墙看试三公府,反哺知千万乘君。

赐告归宁来别我,亭皋木叶正纷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年幼的孩子文采出众,骏马般的才子超群出众。
南方的人把孩子比喻为美玉,梁园的修竹诗才高超似云霄。
在官府墙外观看他应试,他的才华如同千乘之君。
得到恩准回家省亲,他来向我辞别时,正值秋风吹落亭边树木的叶子纷飞。

注释

垂髫:指儿童。
婉娈:形容孩子温顺可爱。
便能文:即能写文章。
骥子:比喻杰出人才。
兰筋:形容才子气质高雅。
迥不群:非常与众不同。
南国:指南方地区。
生刍:养育孩子。
人比玉:比喻孩子珍贵如玉。
梁园修竹:梁园的修长竹林,代指文人雅士的聚会之地。
赋凌云:诗才高超,比喻诗篇直冲云霄。
堵墙看试:在官府墙外观看考试。
三公府:古代高级官员的府邸。
反哺:比喻孝顺父母或回报恩德。
千万乘君:形容地位显赫的人物。
赐告:皇帝恩准的假期。
归宁:女子回娘家省亲。
别我:向我告别。
亭皋木叶:亭边的树木,落叶纷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亿的作品,名为《晏殊奉礼归宁》。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描绘一位知识分子或官员的风貌和才华,以及对其离别之情。

“垂髫婉娈便能文”,这里形容的是这位人物年轻有为,头发垂至肩部,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同时他也很擅长文学创作。"骥子兰筋迥不群"则是用来比喻他的才华横溢,不同凡响。

“南国生刍人比玉”,这里的“南国”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出身地,或者是对某一地区的美好称呼。"生刍人比玉"则是在形容这位人物如同珍贵的玉石一般纯洁无暇。

“梁园修竹赋凌云”,这里的“梁园”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方名,或许只是诗人想象中的一个美丽场所。“修竹”指的是种植竹子,"赋凌云"则是在形容这位人物文采飞扬,如同竹子一般直冲云霄。

“堵墙看试三公府”,这里的“堵墙”可能是指某个官署的围墙,而“三公府”则通常指的是古代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员的府邸。诗人可能是在描述这位人物在仕途上的辉煌成就。

“反哺知千万乘君”,这里的“反哺”是一种形容词,意味着回旋往复地歌唱。这句话是在表达这位人物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还深受君王宠信,被赋予重任。

“赐告归宁来别我”,诗人在这里用“赐告”表示君王的命令或恩赐,而“归宁”则是指这位人物将要离开,回到平静安宁的地方。“来别我”则是在表达诗人与其离别的情感。

最后一句“亭皋木叶正纷纷”,这里的“亭皋”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或是一种意境的描绘。“木叶正纷纷”则是在形容当时环境中的树叶纷飞,给人一种离别之秋的萧瑟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物外貌、才华、仕途成就以及与君王关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这位人物的深厚情谊和敬佩之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丝离别的哀愁和不舍。

收录诗词(507)

杨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字:大年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974—1020

相关古诗词

留别桐城主簿

早曾兔苑传词赋,屈在桐乡勾簿书。

薄宦交朋嗟绊骥,清贫人吏说悬鱼。

二年领郡睽离久,一夕当樽鄙吝袪。

苦恨秋风动行色,徘徊无计驻征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留题张彝宪池亭

潇洒危亭枕碧池,昔年飞盖此追随。

正逢五綵承颜日,兼是三荆并秀时。

夜坐不知银汉没,春游长诉玉杯迟。

如今罢郡重登赏,喜见扶风旧白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留题南源院

路入藤萝十里馀,松窗潇洒竹房虚。

燕巢新旧金人殿,虫网纵横贝叶书。

当昼风雷生洞穴,欲斋猿鸟下庭除。

昔年曾此题诗句,犹拂流尘认鲁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留题黄山院

禾黍离离一径通,游人揽辔即过从。

趁斋幽鸟闻疏磬,出定高僧见偃松。

夜静龛灯凝古殿,雨馀岩溜迸前峰。

昔年曾此题名处,素壁攲斜翠藓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