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养浩的《读史有感自和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行为与决策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安危关系的独到见解。
首句“政有经纶孰汝随”,诗人感叹于政治治理的复杂性,提出在众多策略与方法中,究竟何者才是正确的选择,引人深思。接着,“疏迂况复动违机”进一步阐述了在追求正确决策时,可能会遇到的迂回与挫折,强调了决策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久知好瑟吹竽拙,每笑还珠买椟非”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历史上的错误决策比作“好瑟吹竽”和“还珠买椟”,形象地说明了看似明智的行动实际上却带来了负面后果,讽刺了那些盲目自信、忽视实际效果的行为。
“幕府高谈人侧目,田园长往子牵衣”则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与选择:在权力中心高谈阔论的人往往受到旁人的羡慕或嫉妒(“人侧目”),而那些远离尘嚣,回归田园生活的人则可能面临家庭的牵挂(“子牵衣”)。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权力与自由之间矛盾的思考。
最后,“分明二者安危在,不信君其问子微”总结全诗主旨,指出个人的选择与行动直接关系到国家与个人的安危,鼓励人们在面对重大决策时要深思熟虑,不可轻信表面现象,应以长远利益为重。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政治、人生等多方面深刻的洞察与思考,语言精炼,寓意深远,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独立思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