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邵宝所作的《游山不果用前韵自解兼寄宁庵》。邵宝以“相逢应笑我痴顽”开篇,流露出一种自我调侃的意味,似乎在说与朋友相聚时,大家可能会觉得他的执着有些可笑。接着,“谁到宜兴不到山”,表达了对未能亲临宜兴山景的遗憾。
“乘兴更期三载后,题名真拟万峰间。”这两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诗人想象着三年后的再次游山,那时他希望能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万山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和印记。
“旧游随处皆成漫,胜槩平生未放閒。”这里诗人回顾过去的游历,虽然四处留下了足迹,但似乎并未完全满足他对山水之美的追求,表达了一种虽有游历却仍感不足的心情。
最后,“莫作寻常诗话道,有人天上正思还。”诗人提醒读者,不要将这番游山未果的经历视为普通的诗话,因为对于某些人来说,此刻可能正在天上思念着这样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向往和对未能亲身体验的遗憾。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也有对未能实现愿望的遗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