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蜀黍歌

濒湖能知蜀黍即木稷,不识玉黍乃是古来之木禾。

我生南方世农圃,能究原委如星罗。

此谷从何来,远在稷皤以前蓺岷嶓。

昆仑山高一万一千里,五寻之谷脩峨峨。

灵井灌根地力厚,自然能没九橐驼。

鸾凤戴盾日栖啄,文树圣木连枝柯。

开明兽北接六诏,此谷远映西洱波。

神禹所见益所记,西经具在言岂讹。

滇黔旧是海内西南陬,土宜千古无殊科。

秪今弥望满山谷,长稍世干平坡陀。

猴狲夜盗啸俦侣,乌鹊昼衔防网囮。

一茎数苞略同䆃,粟亦无皮差类稞。

棕笋脱绷鱼弩目,鲛胎出骨蜂露窠。

落釜登盘即充腹,不烦碓磨箕筛箩。

有时儿女据觚叫,雪花如指旋沙鬲。

忆昔周穆宾王母,八骏远从西极过。

尔时此谷定入尚方馔,不然亦指芝盖摩鸾和。

我读竹书又知更名为荅堇,其时见之黑水阿。

黑水今在云南中,益见我言非炙轴心?。

上古地广谷类亦多种,天降地出知几何。

职方五种载周官,较之尧称百谷已无多。

木禾自是梁益产,远与蒟酱惊黄皤。

周公歌豳道方物,体从刊落非刻苛。

尔雅半成秦汉人,道里亦如九谷中有粱菰,南人未闻名者徒摩挲。

滇黔山多不遍稻,此丰民乐否即瘥。

尔来樗茧盛溱播,程乡帛制传牂牁。

织人夜食就省便,买此贵于粳米瑳。

民天国利俱在此,无人考论理则那。

他年南方谁作木禾谱,请补嵇含旧状歌此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玉蜀黍歌》由清代诗人郑珍创作,通过对玉蜀黍这一作物的描述,展现了其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用途以及历史地位。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玉蜀黍从昆仑山高处的灵井汲取养分,生长在深厚的土地上,成为一种独特的农作物。它不仅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如《竹书》中的“荅堇”,还与神话传说中的鸾凤、开明兽相联系,赋予了玉蜀黍神秘而神圣的色彩。

诗中提到玉蜀黍在不同地区,如滇黔等地的广泛种植,以及它对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性。通过描述猴子、乌鹊等动物与玉蜀黍的关系,以及人们如何利用玉蜀黍制作食物,展现了这种作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同时,诗人也探讨了玉蜀黍的历史变迁,以及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

整体而言,《玉蜀黍歌》不仅是一首对特定农作物的赞美诗,也是对农业文明、地方特色和历史传承的颂歌。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与历史文化巧妙融合,展现了中国古诗中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243)

郑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 字:子尹
  • 号:柴翁
  • 籍贯:贵州遵义
  • 生卒年:1806—1864

相关古诗词

柏容种菊盛开招赏

君之种菊用何法,几日化为璎珞云。

能令我来坐花下,意静不起一点尘。

当窗几枝更佳绝,布置妙与懒意亲。

隐几自足如宵晨。

蛙黎叹晚何用好,此老屈强老不驯。

群看神气淡如此,不知有秋何论春。

却恨与梅不相见,异时独立长悲辛。

回头一笑百感失,梅花突出苍江滨。

金支铁干各心照,共识百鍊冰霜身。

又怪梅花底入室,乃是坡老笔夺真。

坡老画梅寄真气,菊中岂无渊明魂。

花香墨影混濛际,想见二老同清尊。

评诗要到清净境,绮语不许污秋痕。

卷舌宁令被花恼,无使两公生笑瞋。

形式: 古风

捕豺行

君不见三四年间豺势横,厌食豚犬遂食人。

东村埋儿聚肩髀,西求唐子还葬魂。

缘箐黄茅去人远,过者十百须及群。

远道之人不问俗,往往力尽为所吞。

乌江东更骇听闻,争子母手食且奔。

儿啼直与骨肉尽,草剩一条生血痕。

时或置幼举室逐,归来幼子仍无身。

言之酸鼻不忍说,使我髯奋胸轮囷。

以人杀人罪且死,即尽族此偿宁均。

上世冥翨十二氏,掌除民害搜狉榛。

灵鼓炮石丧猛怪,日弓月矢歼妖昏。

及害于民物无细,戮及蛙黾非伤恩。

圣人吉凶与同患,蹄迹肯容中国存。

捕蝗杀虎载金布,此害况酷蝗虎伦。

去灾捍患竟谁事,责固在官不在民。

令众若从追胥法,一村人足攻一村。

大索三日定诛尽,虽有十翼无逃门。

百虫将军纵灵武,人力不助那由神。

伤心村农日赛祷,儿女不足增鸡豚。

去年赂请猎南里,归兵献获皆米银。

人豺夜行如楦麟,官豺昼聚称上宾。

邑中豺伯纵豺食,群豺饱卧东城闉。

民命若彼官若此,豺尔何幸遭此君。

方今犷兽颇乱狺,斩绝种类须良臣。

江华新收西原贼,南越未返楼船军。

书生手无斩马剑,高冠櫑具徒吟呻。

三尺枯柴坐无术,夜指天狼心若焚。

安得尔辈野性驯,一化麟凤之至仁。

形式: 古风

题莫郘亭藏文衡山西湖图

山如佛头青,水如僧眼明。

软浆画船争弄晴,三竺楼台影东海,六桥花柳通南屏。

昌丰士女堤上行,太平庄构百态精。

西湖正恐不到此,图就可胜槃裸情。

待诏作此时,八十又过二,老眼双莹与人异。

树头尚著鼠尾皴,缓范迂倪逊工致。

卷尾新诗复亲迹,展向窗晴三绝备。

三百年来人代殊,蚕丝烟篆墨未枯。

当时画里寄书舫,供养难忘西子姝。

袖归直作桉閒物,公真力大同欧苏。

岂知玻瓈三十里,异时流入天南隅。

锦贉绣椷出前守,整洁未经寒具污。

我闻世间所藏明圣湖,钦山十册千载无。

暗门古墨久萧瑟,何人更睹争标图。

石翁写尽湖上山,至今散在东西都。

孤山卷子好雄逸,旧观记与江门俱。

停云馆主又入石翁室,北董南邢俱不如。

二丈之轴落吾眼,宝贵那数千船珠。

吾徒目不辨官库,天遣屏当书画厨。

遗缣付与不无意,捲还尔卷掀髯须。

莫五莫五保有斯湖借尔力,不独立马吴山一馋贼。

形式: 古风

五月一日祀唐孙华原先生

国医不可见,慨然念仓扁。

区区乞灵心,非笑讵求免。

惟我禄命薄,能养愧马犬。

米监碎而艰,累母日非浅。

劳辱固天性,匪贫宁尽愿。

生儿不得力,精血就衰殄。

去年右臂枯,床蓐哀转辗。

今年左复尔,筋骨痛如剸。

仰天呼以泣,无术效含吮。

惟此孙夫子,仁思动缱绻。

金方出卟卜,世目不能阐。

未达良取讥,但觉体因善。

誓母百岁后,始废公一献。

丹榴照芧屋,精意荐洗腆。

长筵坐二老,甘味分寸脔。

各馂先生馀,当服丹九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