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永叔见赠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

祇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和文章的态度,以及对待名誉的一种警醒。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两句表明诗人内心仍然渴望传播道德之意,但是在学习创作文章上却感到自己的能力已经耗尽,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这里的“孟子”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孟子的学说,而“韩公”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尊称。诗人表达了如果将来能够窥见孟子的道理,那么他一生也不敢奢望能达到韩愈那样的文采。

“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学习和创作上的勤奋与投入。通过对服饰的调整(抠衣)和脚步声响(倒屣),传达了一种全神贯注、不惜时日的学问态度。

“祇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虚名浮利的警觉,以及对待佳作馈赠之事的谦逊态度。表明他担心自己可能因为这些文章而获得不真实的荣誉,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自知之明,对于是否应该接受这样的馈赠持有疑问。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王安石对学问、文艺创作及个人名誉的深刻思考和严肃态度,是一篇蕴含深意、情感真挚的佳作。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孤城

孤城回望距几何,记得好处常经过。

最思东山烟树色,更忆南湖秋水波。

百年颠倒如梦寐,万事乖隔徒悲歌。

应须饮酒不复道,今夜江头明月多。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定林示道原

昨登定林山,俯视东南陔。

但见一方白,莫知所从来。

湿银注寒晶,奁以青培堆。

迢迢晻霭中,疑有白玉台。

是夕清风兴,烦云豁然开。

常娥攀桂枝,顾景久徘徊。

杖藜忽高秋,陈迹与子陪。

壮观非复昔,平芜夜莓苔。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定林寺

众木凛交覆,孤泉静横分。

楚老一枝筇,于此傲人群。

城市少美蔬,想今困惔焚。

且凭东北风,持寄岭头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宝应二三进士见送乞诗

少喜功名尽坦涂,那知干世最崎岖。

草庐有客歌梁甫,狗监无人荐子虚。

解玩山川消积愤,静忘岁月赖群书。

惭君枉盖如平昔,不笑谋生万事疏。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