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

孤城回望距几何,记得好处常经过。

最思东山烟树色,更忆南湖秋水波。

百年颠倒如梦寐,万事乖隔徒悲歌。

应须饮酒不复道,今夜江头明月多。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我孤独的城市遥望远方,曾经的美好常常经过。
最想念东山那里的朦胧景色,更加怀念南湖秋天的粼粼波光。
一生颠沛流离如同梦境,万事皆违犹如悲伤的歌曲。
应该借酒消愁不再提及,今夜江边的明月格外明亮。

注释

孤城:形容城市孤立无援或偏远。
回望:回头看。
几何:多少,距离。
好处:美好的地方。
东山:地名,可能指代诗人思念的地方。
烟树色:雾气笼罩下的树木,象征远方的景色。
南湖:另一个地名,可能有特殊意义。
秋水波:秋天的湖面波光。
百年:一生。
颠倒:动荡不安,颠沛流离。
梦寐:梦境。
乖隔:分离,不合。
徒:空,白白地。
悲歌:悲伤的歌曲,表达哀愁。
饮酒:借酒浇愁。
江头:江边。
明月多:明月特别明亮,寓意希望和思乡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情回忆。开篇“孤城回望距几何,记得好处常经过”表达了诗人对远离的地方进行回顾,记得曾经经过的美好场所。这不仅是空间上的距离,更是时间上的遥远。

接着,“最思东山烟树色, 更忆南湖秋水波”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怀旧之情。东山和南湖都是具体的地方名词,但在这里更多地代表了一种美好的自然景象,而“烟树色”和“秋水波”则是这些景象中最能触动诗人情感的部分,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

然而,“百年颠倒如梦寐,万事乖隔徒悲歌”却带来了一种时间流转和万物变迁的无常感。诗人通过“颠倒如梦寐”强调了时间的虚幻与短暂,而“万事乖隔”则表达了对于一切美好无法长久共同的悲哀。

最后,“应须饮酒不复道,今夜江头明月多”显得有些豁达。诗人似乎在劝诫自己和他人,要在美好的时光中享受生活,不必过多沉溺于往昔的回忆之中。而“今夜江头明月多”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月亮的映照,增添了一份超脱尘世的意境。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切的情感,也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流逝、时光易逝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定林示道原

昨登定林山,俯视东南陔。

但见一方白,莫知所从来。

湿银注寒晶,奁以青培堆。

迢迢晻霭中,疑有白玉台。

是夕清风兴,烦云豁然开。

常娥攀桂枝,顾景久徘徊。

杖藜忽高秋,陈迹与子陪。

壮观非复昔,平芜夜莓苔。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定林寺

众木凛交覆,孤泉静横分。

楚老一枝筇,于此傲人群。

城市少美蔬,想今困惔焚。

且凭东北风,持寄岭头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宝应二三进士见送乞诗

少喜功名尽坦涂,那知干世最崎岖。

草庐有客歌梁甫,狗监无人荐子虚。

解玩山川消积愤,静忘岁月赖群书。

惭君枉盖如平昔,不笑谋生万事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招同官游东园

青青石上檗,霜至亦已凋。

冉冉水中蒲,尔生信无聊。

感此岁云晚,欲欢念谁邀。

嘉我二三子,为回东城镳。

幽菊尚可泛,取鱼系榆条。

毋为百年忧,一日以逍遥。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