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员常寺(其三)

竹识初时种,抽梢今几年。

老僧行挂衲,稚子解分泉。

共惜流光逝,翻悲秋露泫。

出山缘底事,抚物空自怜。

形式: 五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竹林中的自然景象与人物活动,充满了深沉的哲理和淡淡的哀愁。诗人以“竹”为线索,从竹的生长过程写起,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竹识初时种,抽梢今几年。” 开篇即以竹的成长历程象征时间的推移,竹子从种植之初到如今长高,暗含着岁月的流转。竹子的生长是缓慢而持续的,正如时间的流逝,不疾不徐,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周围的一切。

“老僧行挂衲,稚子解分泉。” 这两句描绘了寺中僧侣与孩童的不同生活状态。老僧挂衲,或许是在静心修行,或是回忆过往;而稚子则解分泉水,可能是出于好奇或是帮助他人。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生命的不同阶段和体验。

“共惜流光逝,翻悲秋露泫。” “共惜”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共同感慨,“翻悲”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秋露泫然,既是自然界的现象,也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这句话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出山缘底事,抚物空自怜。” 最后两句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何要离开山林?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反思,也是对生命追求的追问。面对外界的诱惑或压力,人们往往选择离开熟悉的环境,但这种行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诗人通过这一问句,表达了对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的思考,以及对现状的无奈与自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中自然与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生命的变迁以及对自我存在意义的深刻思考。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86)

张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好学,立志为大儒。正德十一年进士。授行人。与陈琛、林希元闭户读书,时称泉州三狂。累官为副都御史总督两广。擒获活动达三十年之李金、倪仲亮等。又督湖广、贵州、四川军务,镇压蜡尔山苗民龙许保起事。学宗程朱,攻击王阳明良知之说。有《小山类稿》

  • 字:维乔
  • 号:净峰
  • 籍贯:福建惠安
  • 生卒年:1492—1552

相关古诗词

游员常寺(其四)

突兀石痕古,苍茫字画分。

千秋谁辨此,我辈发奇闻。

逸势翻龙篆,精光动斗文。

秦碑与汉鼎,摛写徒纷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游员常寺(其五)

偶尔寻幽去,藤萝小径通。

野花深烂漫,涧水细玲珑。

不作悲秋赋,还横短笛风。

云根有仙诀,安得命飞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游员常寺(其六)

地僻经过少,山空草木深。

展书时一读,乘兴复登临。

红绿暂时景,高卑万古心。

此中真意思,莫遣更浮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游员常寺(其七)

晚凉欹枕罢,振策复山行。

冉冉云穿袖,迢迢谷递声。

平原天际尽,孤屿海中明。

忽觉襟期远,呼觞坐自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