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平乐》由清代诗人刘琬怀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与感激之情。诗中以“阶前寸草”开篇,借自然界的植物来比喻母爱的深厚与永恒,草虽小却因春光而绿意盎然,象征着母亲的爱如同春日般温暖且无尽。
“碧色因谁好”,这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碧绿的颜色不仅是自然界生命的象征,也是母爱的色彩,它因母亲的关怀而更加生机勃勃。接下来,“难答春晖春更老”一句,将母爱比作春日之光,赞美其温暖、无私,同时也表达了对母爱难以回报的感慨,以及随着时间流逝,这种爱愈发显得珍贵和不可替代。
“云断乔阴望杳”描绘了一幅远眺的景象,暗示了诗人与母亲之间的距离,或许母亲已离世,但那份深沉的思念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永远飘荡在心间。最后一句“儿时针线珍藏。嫁衣犹叠空箱。中有万千慈意,裁量教诲无忘”则直接点明了母亲生前的辛勤与智慧,她为子女缝制衣物,不仅是为了实用,更是蕴含了对子女的关爱与期望。即使岁月流转,嫁衣仍整齐地叠放在箱中,仿佛母亲的慈爱与教诲依然鲜活,提醒着后人铭记母亲的恩情与教诲。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永恒,以及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