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高洁非养正,盛名亦险艰。

伟哉谢安石,携妓入东山。

云岩响金奏,空水滟朱颜。

兰露滋香泽,松风鸣佩环。

歌声入空尽,舞影到池闲。

杳眇同天上,繁华非代间。

卷舒混名迹,纵诞无忧患。

何必苏门子,冥然闭清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高尚纯洁不是靠外在修养而成,显赫名声也常伴随重重困难。
谢安石真是伟大啊,带着歌妓归隐到了东山。
云雾缭绕的山岩间仿佛响起金属乐章,清澈的水面映照着红润的容颜。
兰花上露珠滋润散发香气,松林间的风声如同玉佩碰击作响。
歌声飘入虚空渐渐消散,舞影轻盈地到达池边静止。
这情景仿佛与天界相融,世间的繁华在此不值一提。
他将名声与行迹都看作浮云,放纵不羁却毫无忧虑。
何必要像苏门先生那样,幽静地关闭了清雅之门独自修行呢。

注释

高洁:形容品质高尚纯洁。
养正:通过修养达到正直的品性。
盛名:极高的名声。
险艰:艰难和危险。
伟哉:多么伟大啊。
谢安石:指东晋名臣谢安,以隐居东山再出而著名。
携妓:带着歌妓。
东山:谢安隐居之地,此处代指隐逸生活。
云岩:云雾笼罩的山岩。
金奏:比喻优美的音乐。
空水:清澈的水面。
朱颜:红润的面色,这里喻指美好的景象。
兰露:兰花上的露珠。
滋:增加,这里指滋润。
香泽:香气。
松风:松林间的风声。
佩环:玉佩相击的声音,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歌声:歌唱的声音。
入空:消失于空中。
舞影:舞蹈的影子。
池闲:池边的静谧之处。
杳眇:遥远而渺茫,形容超脱尘世。
天上:天界,比喻极乐或理想境界。
繁华:繁荣热闹,这里指世俗的繁华。
非代间:不属于这个时代,超越世俗。
卷舒:收放自如,比喻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混名迹:将名声与行迹混同于自然,不刻意追求。
纵诞:放纵不羁。
无忧患:没有忧虑和祸患。
何必:为什么一定。
苏门子:指隐士,这里特指苏轼,以其号‘东坡居士’象征隐逸。
冥然:幽静深远的样子。
闭清关:关闭清静之门,比喻彻底隐居不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生活和对历史人物谢安石的赞美。谢安石以其清廉和高风著称,被誉为“谢安石”,他携带爱人隐居东山,选择了与世隔绝的人生轨迹。

诗中,“云岩响金奏”、“空水滟朱颜”等句子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清净无为的意境。谢安石在东山的生活充满了艺术和自然之美,如“兰露滋香泽”、“松风鸣佩环”,展现了一种诗意盎然的人生状态。

而“歌声入空尽,舞影到池闲”则描绘出一幅谢安石在山中享受音乐与舞蹈的和谐生活画面,这些艺术活动似乎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自由。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这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纯净状态的向往。

最后两句“何必苏门子,冥然闭清关”则是诗人自言,不必效仿苏轼那样的生活态度,只需像谢安石一样,选择自己的道路,远离世俗纷争。这里的“冥然”表达了一种淡定超脱的生活哲学,而“闭清关”则意味着关闭心灵之门,对外界的一切喧嚣与干扰保持距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谢安石隐居生涯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在平静的思想情怀。

收录诗词(3)

王丘(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和圣制荅张说扈从南出鼠雀谷之作

襟带三秦接,旂常万乘过。

阳原淑气早,阴谷冱寒多。

花缛前茅仗,霜严后殿戈。

代云开晋岭,江雁入汾河。

北土分尧俗,南风动舜歌。

一闻天乐唱,恭逐万人和。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德业蕴时宗,幽符梦象通。

台司计祈父,师律总元戎。

出入敷能政,谋猷体至公。

赠行光睿什,宴别感宸衷。

文炳高天曜,恩垂湛露融。

建牙之塞表,鸣鼓接云中。

策密鬼神秘,威成剑骑雄。

朔门正炎月,兵气已秋风。

肃杀从此始,方知胡运穷。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孙玄照琴中歌赠王仙仙

相如曾作凤兮吟,昔被文君会此音。

今日孤鸾还独语,痛哉仙子不弹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荅孙玄照

鸳鸯相见不相随,笼里笼前整羽衣。

但得他时人放去,水中长作一双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