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会稽

会稽山水尽知名。人在镜中行。

彩云暖护云门寺,东风过、吹散还生。

贺监湖头草绿,谢公宿处猿鸣。采莲越女照人明。

花下只闻声。剡溪流水依然在,何人再、雪夜寻盟。

许我他年来否,月明何处吹笙。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鉴赏

这首《风入松·会稽》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描绘了会稽山水之美,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向往。

首先,“会稽山水尽知名。人在镜中行。”开篇即以“会稽”这一江南名胜之地为背景,将人置于山水之中,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形象地展现了会稽山水的秀美。

接着,“彩云暖护云门寺,东风过、吹散还生。”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云彩和东风赋予了生命,彩云如同温暖的守护者,围绕着云门寺,而东风则带来了生机,吹散了云彩,又让它们重新生成,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景象。

“贺监湖头草绿,谢公宿处猿鸣。”引用了贺知章和谢灵运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贺知章曾在贺监湖边赏景,谢灵运则在会稽留下了许多诗篇。通过这些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怀念,以及对会稽山水之美的赞叹。

“采莲越女照人明。花下只闻声。”描绘了一幅采莲女在荷花丛中忙碌的场景,她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只听见她们的欢声笑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喜悦。

最后,“剡溪流水依然在,何人再、雪夜寻盟。”提到剡溪,这是会稽的一条著名河流,诗句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能在此雪夜寻得知己的渴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美好友谊的向往。

“许我他年来否,月明何处吹笙。”结尾处,诗人以自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可能重游会稽,再次体验这份美好情感的期待,同时也希望在月明之夜,能有人吹起笙箫,增添一份诗意与浪漫。

整首词通过对会稽山水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和美好情感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赠歌者

画舸浮空,蚤移入、锦云乡里。

羡年少、点翠匀红,妒花争美。

叶底鸳鸯初不见,歌声渐近才惊起。

向晚来、犹自爱新装,临秋水。阑干曲,频徙倚。

长袖举,朱唇启。觑舞娇歌艳,不胜罗绮。

逗雨惊鸿飞不定,啭春黄鸟娇无比。

最苦是、一霎便分离,人千里。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孤鸾.赏牡丹

天然佳丽。有倾国姿容,绝伦娇媚。

万紫千红,尽在下风回避。

君家去年赏胜,翠帷低、粉匀朱腻。

蝶使蜂媒似织,总为馀香至。喜今年、重见旧风味。

想尚怯春寒,开也还闭。无限秾华,最是露珠凝缀。

只疑太真浴罢,把霓裳羽衣新试。

软玉香肌红透,倚东风酣睡。

形式: 词牌: 孤鸾

金菊对芙蓉.雁荡

雁荡名山,蓉村胜境,天教装点东瓯。

有东西天柱,大小龙湫。

下临沧海如无地,疑大水、昼夜常浮。

笔峰长卓,石旂犹展,万古千秋。何日拂袖南游。

任穷探极览,未肯回头。直除非跨鹤,东访瀛洲。

海波清浅扬尘起,等閒见、石屋添筹。

此时方始,归来尽拚,敝了貂裘。

形式: 词牌: 金菊对芙蓉

玉蝴蝶.赠歌妓解愁儿

天与多娇,好似春初杨柳,雨洗风揉。

披拂闹花,深处绿怨红羞。

远山横、修眉颦翠,江水净、娇眼凝秋。尽风流。

新翻料峭,斜抱箜篌。

休论石城佳丽,卢家女子,往事悠悠。

倩将愁解,多应解后转添愁。

向空江、肯捐珠佩,思远道、欲采芳洲。倚危楼。

云中江树,天际归舟。

形式: 词牌: 玉蝴蝶 押[尤]韵